杜绝后门的费宏、高锴和徐勉
考古发现 2025-03-24 06:54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在明朝正德年间,朝廷设立了铸印局,并规定其中正、副使各一名,同时配置若干名文官。每次招募人员时,报名者众多,然而其中不乏借助关系、进行请托关说之人,使得招募工作变得异常棘手。面对这一难题,时任礼部尚书的费宏采取了一种公开透明的解决办法。他决定招考一批候补人员,并录取若干名待缺和习字人员,待日后出现空缺时再按序递补。这一举措不仅确保了人事的稳定,更堵截了所有的请托关说之路,使得人事任命回归公正。
历史的轨迹流转至唐朝,那时文宗皇帝的吏部侍郎高锴执掌进士考试。一次,一名官宦子弟斐思谦,借助权势滔天的宦官仇士良的关系,竟然在考试中名列前茅。高锲对此深感厌恶,不仅将他严厉斥责,更将其除名逐出考场。次年,高锲再次担任主考官时,便严正告知家属及下属,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请托和关说。
再回溯至梁武帝时期,吏部尚书徐勉熟知官员们的表现,在选拔官员时却特意回避亲近之人。一次,一位好友来访,向他提出求官之事。徐勉当即严肃表示,只谈风月,不谈公事。了解他为人的人们,都不敢再向他请托关说。
人事的公开与稳定是机关行政效率与廉洁的基石。当主事官员不为私利所动,全心全意处理公事时,自然能够获得上级与民众的认同。
费宏、高锲和徐勉的故事便是杜绝后门现象的生动示例。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公正公开是人事任命的根本原则。要想实现行政的高效与廉洁,必须坚守这一原则。更多关于他们的奇事,请关注奇事网频道,让我们一同见证历史的智慧与力量。
上一篇:【联合国裁军委员会】联合国裁军委员会会议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