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高考移民:白居易冒籍考中进士
考古发现 2025-03-31 00:49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历史的足迹:科举时代的“高考移民”
王维,蒲州人士,音乐才华出众,一手好琵琶使他备受青睐。这位小伙儿经历了从京兆府的解试到安徽宣城高考的跨越,一路走来可谓风光无限。这并不是他的偶然幸运,背后隐藏的,是历史深处的波澜。
在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如同今日的高考,必须在户籍所在地进行。一旦发现有考生“冒籍”,法律会严惩不贷。王维、白居易之所以能在异地顺利参加高考并名列前茅,背后必定有合乎情理的理由。他们或许在当地有田产,得以在当地参加考试。这也反映出当时科举考试制度的灵活性和人性化。
“高考移民”并非一帆风顺。庐州考生王济为了开封府的考试机会,竟将远在当地的哥哥王修己当作父亲,虽一时得逞却留下千古笑柄。还有考生为了异地考试冒籍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遭受告发并遭到朝廷惩罚的。但尽管如此,“高考移民”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这其中,既有对录取率的追求,也有对更好未来的渴望。
在科举时代,“冒籍”现象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录取率在不同地区差异巨大,一些人为了追逐更高的录取机会不惜冒险去其他省份考试。“高考移民”现象的愈演愈烈正是因为这些现实因素。尽管如此,官府也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防止考生冒籍。《大清会典事例》中明确规定了考生入籍时间、财产状况等条件才能参加考试。然而制度再严也无法完全遏制人们的投机行为,毕竟背后是巨大的利益诱惑。王维们的背后故事反映出的是科举时代的竞争与追求。为了梦想和未来,一些人愿意冒险去追寻那份看似遥不可及的机遇。这样的故事,贯穿了科举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阶段。
上一篇:86.1%受访者会漫无目的刷手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