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强令禁烟:古人曾认为烟草可还魂&quo
考古发现 2025-04-02 07:04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的传奇故事与中国之旅
自嘉靖末至清初,如同一位神秘的异乡客,从菲律宾翩翩而至我国南方。随着其在全国的广泛种植,吸烟人数急剧增长,逐渐融入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基本嗜好之一。关于的传入,还伴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吕宋岛上的淡巴国公主死后被弃于野外,的香味竟使她苏醒过来。于是,被赋予了神奇的“返魂香”之名。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对的嗜好之深,或许超乎今人的想象。这一切或许与古人对的过度迷信有关。最早的医学书籍《本草汇言》中记载,具有诸多神奇功效,如抵御严寒、驱除山蛊鬼邪之气等。《露书》还描述了能令人陶醉、驱赶瘴气等特性。明末的王逋曾在《蚓庵琐语》中提到,是治疗畏寒、发热等疾病的良方。甚至有人认为能“当饭吃”,具有提神醒脑、解闷消遣的功效,因此又被称作“忘忧草”。
到了清代,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对更深入的了解,一些医生开始提出吸烟有害健康的观点。张璐在《本经逢原》中指出,的毒害可能损害脏腑、经络。陈淏子在《花镜》中也警告说,长期吸烟可能导致肺焦,甚至吐血。吴澄在《不居集·烟论》中更是提醒人们,“无病之人频频熏灼,暗损天年。”他敦促人们,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更应该远离。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将列为“毒草类”,并详细阐述了其对健康的危害。
古人们对的认识经历了从迷信到理性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中不仅有医学的进步,也有学者们对健康的关注和对知识的追求。如今我们明白吸烟有害健康,应该远离。正如清代进士张翔凤在《种烟行》诗中所呼吁的:“吁嗟老农勿健羡,此物鸠毒奇莫居。”让我们共同为健康而努力,远离的诱惑。
上一篇:汪海林吐槽年轻女演员不会演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