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追求青史留名为何受到宋真宗的嘲讽?【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流传着一段关于宋真宗与《周礼》的奇闻。
一日,宋真宗在御书房中,听得讲师缓缓道来《周礼》中的一段文字。当讲到其中一词——“晗玉”时,他眉头微皱,心中泛起疑惑。遂问曰:“何谓晗玉?”讲师一愣,随即解释:“此乃礼法所赐,乃臣子逝去后,君王赐含其口中的玉石,传说可使骨骼不朽。”宋真宗听后,哈哈大笑,道:“臣子名传千古,便是不朽。骨骼之朽不朽,又何妨?”此言一出,四座皆惊,讲师面色忽青忽白,尴尬不已。
宋真宗的话语,如同孩童般天真无邪,一语惊醒梦中人。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们高谈阔论,标榜自己为国家天下、苍生社稷而做官,但背后追求的不过是名利二字。就像那皇帝的新装,明知皇帝赤裸裸,却为了掩饰愚蠢而虚伪赞美。而宋真宗此时却展现了真实的自己,如同一个敢于说真话的孩子。
诚然,说真话往往令人不悦。但因其为宋真宗所言,高高在上的皇帝之口,人们选择了容忍,甚至有人认为宋真宗性情真挚。百姓对官员的期待,如同对待孩子一般。对于清廉自守、勤政为民的官员,百姓自然宽宏大量。只要官员不扰民、不贪腐,即便有些许瑕疵,也能得到百姓的谅解。若官员只知索取而不作为,或是贪婪无度,那便会引发民怨。
千百年来,华夏大地上的官员如繁星般繁多。昏官、庸官不乏其人,而有德有才的官员则是难能可贵。能够在史书上留下英名的,多是那些清廉奉公、造福百姓的官员。而真正能带领百姓走向富裕的官员,却是屈指可数。这片土地上,需要的不仅仅是守规矩的官员,更需要有能力、有魄力的领导者。宋真宗虽已逝去多年,但他的智慧与勇气仍值得我们学习与反思。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真实与勇气,需要更多的领导者敢于说真话、敢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