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咸阳城遗址发现罕见战国晚期卜甲
在陕西的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墓葬中意外发现卜甲,这无疑是一次令人惊奇的发现。许卫红,这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研究员,近日向我们透露了关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秦人墓葬的发掘成果。这些墓葬虽属平民墓葬,规模较小,但其中隐藏的宝藏却令人瞩目,尤其是那件极为罕见的战国晚期卜甲。
在古代,人们使用动物的骨、甲制作占卜工具,依据骨、甲上的纹路预测吉凶。这种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约8000多年前,而在夏商周三代时尤为盛行。到了秦代,这种占卜方式已日渐稀少。
这次发掘的卜甲,出土于一座具有小型竖穴墓道洞室特征的古墓中。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张杨力铮描述,这件卜甲复原后的大小约为14厘米长和10厘米宽。其内侧有排列规整的方形凿孔,对应位置的外侧则带有纹路,侧面还留有烧灼的痕迹。尽管并未发现刻辞文字,但这无疑是一件曾被用于占卜的实物。
张杨力铮指出,这件卜甲的凿孔呈方形,继承自西周时期的特点,但其凿孔的形状和排列更为规整,显示出一种发展和演变。这件卜甲很可能并非从西周流传至战国时期的古物,而是属于这座墓葬的主人——可能是咸阳城内的某位巫师级人物的陪葬品。
许卫红研究员强调,通过文物来生动再现2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是考古发掘的真正价值所在。这次发现卜甲的岩村墓地位于秦咸阳城遗址的平民墓区范围内,是为了配合城际轨道建设而进行的一次发掘。将基本建设考古纳入秦咸阳城的科研体系,不仅有助于保护遗址,同时也为建设与科研之间创造了多重共赢的局面。
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陕西秦咸阳城遗址的丰富文化内涵,也让我们对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事网频道,我们将持续为您带来更多关于考古新发现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