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倒猢狲散
考古发现 2025-04-03 16:05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在宋朝高宗的时代,有一位名叫曹咏的侍郎,他以擅长逢迎拍马而深得奸相秦桧的宠爱。凭借这种恩宠,他的仕途一帆风顺,迅速升迁,成为了朝中显赫的大官。
曹咏的地位提升后,许多人纷纷前来巴结。他的大舅子厉德斯却从未向他献殷勤。厉德斯头脑清醒,他深知曹咏并非凭借真才实学升迁,而是依赖秦桧的欢心。厉德斯预见曹咏不会有好的下场,坚决不肯与其同流合污。对此,曹咏一直耿耿于怀,渴望找个机会整治厉德斯。由于厉德斯的品行高洁,曹咏始终无法找到突破口。
当秦桧去世后,那些依附他的奸臣们纷纷倒台,曹咏也被贬到了新州(今广东新兴)。在他离开京城前往新州的途中,突然收到厉德斯托人送来的信件。信中,厉德斯以一篇题为《树倒猢狲散》的赋揭示了他的心声。他将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等人比作树上的猢狲。这篇赋揭露了曹咏等人依靠秦桧这棵大树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丑恶行径。文中指出,如今大树倒下,依附其上的猢狲四散而去,对于国家和家庭而言,这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曹咏看完这篇文章后,愤怒得说不出话来。很快,“树倒猢狲散”这个成语便在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传开了。这个成语的本意是,当支撑事物的基础消失后,那些依附其上的势力也会迅速消散。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一旦权势人物垮台,追随他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
这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教育意义。它警示我们,权力与地位都是暂时的,而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坚守原则和道德。在这个故事中,厉德斯的清醒和坚定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让我们明白,保持独立思考和道德底线的重要性。“树倒猢狲散”这个成语也成为了后世用来形容权力更迭、势力消散现象的经典表达。
上一篇:明朝为何要在天安门前树立华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