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妙联揭露“高考”丑态:讽刺作弊和贿

考古发现 2025-04-03 23:38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奇事网导读

高考,如同千军万马在独木桥上比拼,是知识与运气的较量,也是背景与实力的比拼。决定最终结果的往往还是日常的学习积累。而在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除了笔墨之外,还有一些不那么光明正大的因素在影响考生的命运。让我们透过几则古时的对联,来窥探那些年的“高考”丑态。

清朝康熙五十年,江南的乡试见证了两位主考官左必蕃和赵晋的受贿行为。那些通过贿赂被录取的盐商如程光奎等人,引起了落榜考生的愤怒。他们愤而将财神像从财神庙移至文庙,并以铁链锁之。他们将科场大门上的“贡院”匾额改为讽刺意味浓厚的“卖完”,并贴出了一幅令人拍案叫绝的对联:

左丘明两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

左丘明虽盲但有明眸于心,赵子龙英勇善战浑身是胆。这副对联巧妙地嵌入了两位主考官的姓氏,表面上赞美古人,实则暗讽两位主考官“有眼无珠”,无法分辨贤愚;贪财枉法,“一身是胆”,胆大包天。

康熙三十八年顺天乡试,中举者多为权贵子弟,再次引发哗然。落第考生以传单形式进行抗议,其中有一副极为醒目的对联:

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

此联以佐料的姜和水果的李为借喻,一语双关,令人拍案叫绝。

清朝乾隆年间,吴省钦主持乡试时受贿录取不才之辈。落第生员愤而在试场门口贴出对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欠金岂可望功名。横批:口大欺天!

这副对联巧妙地将吴省钦的名字嵌入其中,批评其有眼无珠、贪赃枉法。横批更是对这种人性的欺瞒行为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这些古时的对联,不仅揭示了科举制度下的种种不公,也展现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与追求。在这些对联背后,是历生对真实才华的坚持和对公正考试的向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