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竟然进了清王朝的科举试题!

考古发现 2025-04-04 01:31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科举考试,是古代帝王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得名于分科取士。这一制度始于隋炀帝的时代,历经多个皇朝的演变和发展,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推行学校教育而告终。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科举考试为历代皇朝选拔了无数优秀人才,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在古时,没有照相技术,考生身份的查验完全依赖于文字描述。清代有一位名叫胡的考官,对考生的身份核实非常严格,他按照名册对考生的年龄、相貌等进行仔细核对。名册中描述胡须不浓密的考生为“微须”,而胡考官却因此将许多有胡须的考生拒之门外。

有一天,一位考生对此提出异议并据理力争。胡考官怒斥道:“你难道不懂‘微’的意思吗?”考生反驳道:“照大人的说法,《论语》中孔子‘微服过宋’岂不是说老夫子一丝不挂、赤身裸体经过宋国了吗?”这一反驳让胡考官无言以对。

清末时期,科举考试废除了八股政策论,命题开始涉及历史。据说有一位考官出题要求考生比较中西史事,题目竟是《项羽拿破仑论》。考生们虽然熟读四书五经,但都不知道拿破仑是何物。

其中一位考生的文章开头就独特地破题:“夫项羽力能拔山,岂一破轮而不能拿夫?”然后他开始论证:“车轮已破,其量必轻,一凡夫即能拿之,安用项羽?以项羽而拿破轮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力难施,其效不著,岂非知人善用之举哉!”

这位考生的文章虽然充满了幽默和机智,但也反映出当时科举考试与时代的脱节。清末的科举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新的知识和思想已经开始涌现。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思考,教育制度应该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更多关于科举考试的奇闻趣事,请关注我们的频道,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中的有趣故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