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尊、雅言:古代传统礼治社会管窥
考古发现 2025-04-04 02:58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礼治”的社会。前贤先哲将“知礼”视为个人修身的重要课题,更是把成为“君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国传统礼仪虽称谓各异、形式多样,但其核心价值理念可概括为孝、敬、雅三字。
首先是孝亲。孝,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对于成年的子女来说,应以“孝行”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不同的子女对父母的孝心表现各有千秋,体现了孝的层次性。《礼记》中详细描述了子女回应父母召唤时的不同表现,以及孝顺子女应有的积极态度。《礼记》还强调了孝子的内心深爱父母时的表现,如脸上必然会有和气、愉色和婉容。而更高层次的孝,不仅要照顾好父母的生活,还要为父母增光,不辱没父母的名声。
其次是敬尊。在古人的交往中,“自卑而尊人”是一种重要的交往原则。只有彼此尊重,社会才能进入高度和谐的境界。《礼记》中描述了君子在见尊者时的仪容整肃,以及彼此交往中的平等精神。古人的礼仪活动中也充满了道德隐喻,礼物可能并不昂贵,但礼仪的核心是增进彼此的情谊。
最后是雅言。传统的礼貌用语大多源于经典,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一个有教养的人在礼仪场合善于使用雅言,不仅得体而且有书卷气。比如祝人长寿时常用的“竹苞松茂”一词,就出自《诗·小雅·斯干》,比喻人的根基稳固、枝叶茂盛。
古人的礼仪传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面对面的口头交流,到书面交流,都渗透着君子的风范和礼仪规范。比如书信的写法,就包括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署名等几个部分,根据收信人的年龄和身份,用语也会有相应的区别。这一传统文化至今仍然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
上一篇:赵氏孤儿案历史真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