铤而走险
考古发现 2025-04-04 04:15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众多国家在这乱世中寻求生存之道。晋国与楚国成为两大霸主,竞相争霸中原。而在这大势之下,小小的郑国,虽是个有道之国,却处于两大巨头的夹缝之中,左右为难。
公元前610年,晋国会聚诸侯,意图向楚国示威。因怀疑郑国与楚暗通款曲,晋国国君对郑国国君态度冷淡,令郑国如坐针毡。
郑国的大臣子家,作为执政大夫,深知处境之危。他执笔给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盾写信。赵盾,盛服先生的“外号”背后,是他每天勤于政事,恭侯国君的忠诚。刺客的临阵倒戈,更是见证了他的忠君爱国之心。
子家的信,字字真挚,句句切中要害。他诉说郑国与晋国的友好,但仍是夹缝中求生存。他比喻郑国就像一只小鹿,原本安然享受水草森林,但被猎人逼得走投无路时,也会铤而走险,跳入悬崖。若晋国继续逼迫,郑国可能会寻求楚国的庇护。赵盾读信后,觉得言之有理,便说服了晋国国君改变对郑国的态度。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郑国在晋楚之间游走,时而依附晋国,时而追随楚国,让两大强国哭笑不得。子家的智谋与勇气,成功地为郑国赢得了生存的空间。
《左传文公十七年》记载了这一历史事件。形容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的行动的成语“铤而走险”,就是用来比喻人们在困境中不顾一切冒险行事。马克思曾引用此成语,指出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冒险。
子家的信不仅成功改变了晋国对郑国的态度,也让我们看到了智慧与勇气的力量。他巧妙地把郑国比作小鹿,既表达了决心,也赢得了同情。他的智谋与勇气,为郑国赢得了生存的机会。而“铤而走险”这个成语,也成为了后世人们面对困境时的生动比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事网频道!
上一篇:黄帝主宰宇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