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考生因名字不好丢状元 王国钧谐音“亡国君

考古发现 2025-04-04 15:30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在古代科举考试的传奇故事中,名字谐音引发的趣事可谓独树一帜。

在顺治十二年的科举盛事中,原定的状元人选是太仓才子王揆。在唱名之时,顺治帝却因名字的谐音想起了广为流传的《王魁负桂英》的剧本。王魁在故事中是个负心汉,中了状元后抛弃了糟糠之妻。当唱名大臣报出王揆的名字时,顺治帝联想到这个故事,不禁以玩笑的口吻质疑:“是负心的王魁吗?”这一句话犹如晴天霹雳,原本的金科状元王揆被降级为第三甲。

无独有偶,在同年同治七年的科考中,江苏才子王国钧被初定为一甲状元人选。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个玩笑。国钧二字本意为国家的重任,然而名字连读便成了“亡国君”,这在古代是大忌讳。当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听闻这个名字时,心生不悦。一怒之下,王国钧也被降级至三甲。

古代科举考试不仅有严格的规范性操作,还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雷人事件。比如明代某考生因大风刮跑了卷子而落榜,但这只是少数情况。更多的是关于考生对考试结果的不满和争议。

北宋初年,王嗣中因对考试结果不满而投诉第一名进士赵昌言不如自己。此事甚至惊动了宋太祖赵匡胤。在大殿上,二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赵匡胤灵机一动,命令二人以肉搏定胜负,胜者即为状元。众人虽觉得皇帝是在开玩笑,但王嗣中反应迅速,趁赵昌言不备,一举将其帽子打掉,众人哄然大笑。赵匡胤也笑得合不拢嘴,遂宣布王嗣中为状元,赵昌言为榜眼。

这些古代科举考试的奇闻趣事,让我们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幽默。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毕竟,名字虽然重要,但真正的才华和能力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相关阅读:古代科举的雷人事,明生因大风刮跑卷子落榜等奇事也是科举历史上的独特风景。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