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西行没有护照原来是个偷渡客

考古发现 2025-04-04 21:15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在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阳关下,距离耳目烽燧北800米处,矗立着阳关遗址博物馆的巍峨大门。在这里,一位身着古汉服的都尉正在都尉府中挥毫泼墨,书写着汉代的通关文牒。

通关文牒,这一古老的证件,不仅是古代人们出入边塞的通行证,还催生了一个有趣的汉语词汇——“卖关子”。正是这些文牒,衍生了古代的护照贩子,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回溯历史,《西游记》中那位广为人知的唐三藏,其实是个名副其实的偷渡者。在古代,护照形式作为出入边塞关津的通行证件,有着近五千年的发展史。从春秋战国的牙璋和圭璋,到宋代的关引、符牌,再到元代的公验、腰牌,明代的文牒、关照等多种形式,护照的形态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

清代以前,护照和签证并未明确区分。外国人入境,如需获批,州府会发放护照。值得一提的是,夏、商、西周时期的护照雏形——牙璋和圭璋,已经初步展现了通行证件的雏形。

历史上的故事,如伍子胥过昭关,生动展现了护照的重要性。伍子胥因没有通行证,在吴楚交界的昭关受阻,一夜忧急交加,头发变白。而在唐代,过所制度更为严格,商人贸易或其他活动都需要持有过所,否则将受到缉拿。若申请人丢失过所,将被拘押扣留,身份查清后再酌情处理。

据护照研究专家范振水所言,唐代的出入境管理制度与现代出入境、边检和海关查验制度颇为相似。北非和西亚各国的商人在唐境内外自由通行,这一现象的背后的原因与唐代国力的强盛及中外交通的活跃息息相关。

古代的护照制度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还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多关于唐僧西行没有护照原来是个偷渡客的故事,请关注奇事网频道,让我们一起历史的奥秘。

上一篇:关羽关平到底是不是亲生父子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