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场“门子”索贿:没有红包休想进门
晚清官场,有一类特殊的存在引人注目,那就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胥役们。他们以微小的身份在权力机器中扮演着微不足道的角色,但万万不可小视他们。
在众多胥役中,那些守门人尤为独特,被尊称为“门子”。虽然他们的工作平凡而琐碎,但他们把控着进入官府的关口。手握一点小小的权力,他们就能玩弄手段,使奸耍猾。他们将衙署的两扇朱漆大门变成一道关卡,用来敲诈索贿,敛钱肥私。想要过关的人必须给予“门包”,也就是开门银子和买路钱。你若不给或者给得少,他们就会以恶狠狠的态度将你拒之门外。
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期内,有一天在督署的高亭中远眺,目睹了一幕令他深思的场景。他看见一位衣冠华丽的人手持名片,向门子哀求通报,却遭到倨傲的对待。第二天,那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从袖中摸出礼物献给门子,门子的态度立刻转变。曾氏心中生疑,联想到其他地方的门子可能的贪贿行为,他深感忧虑。
门子对付不肯“孝敬”者的手段除了当场吃“闭门羹”,还有另一阴招——窥伺时机,暗中使绊子。曾有一次,在慈禧的万寿庆典上,两淮盐政署选购了一粤商的西洋橱钟作为贺礼。这橱钟精致巧妙,价格昂贵。但在交易过程中,门子向粤商索要巨额门包未果后,悄悄提醒盐督关于橱钟的潜在问题,导致粤商的货物被退货。
这些门子虽然只是官场中的小角色,但他们手中的权力却被他们巧妙运用,将衙门变成他们的个人领地。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让那些想要办事的人不得不屈服于他们的要求。这种现象在晚清官场中普遍存在,让人不禁对官场的腐败程度深感忧虑。晚清官场的这种腐败现象,不仅损害了的形象,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