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羊九牧
考古发现 2025-04-05 11:09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释义】九人牧十羊,这一古老比喻似乎在讲述一种资源的浪费,人力与物力之间的不协调。原本用来比喻官多民少的社会现象,体现了一种权力分配的混乱与盲目。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以警示我们面对各种决策时,要避免使令不一,无所适从的混乱局面。
【历史溯源】这一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杨尚希。杨尚希是历明帝、武帝、宣帝三朝的重臣,他身处北周时期,一个以鲜卑族政权为主导的时代。当隋文帝消灭了北周并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后,杨尚希对新的统治者忠心耿耿。
隋朝初期,为了迎合广大汉人的愿望,隋文帝决定恢复汉制,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重新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州郡。隋朝设立的州郡数目竟然比秦汉时期多了一倍。有些地方区域狭小、人口稀少,却设立多个州县,使得官府机构膨胀,官员数量急剧增加。这不仅导致国家的财政负担加重,更使得地方管理效率低下。
在这种背景下,杨尚希忧心忡忡地向隋文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比喻这种州郡过多的情况就如同“十羊九牧”,完全没有必要。他认为应该保留重要的州郡,撤销或合并那些闲置的州郡。这样一来,地域和人口的数量不会改变,国家的收入也不会减少,但开支却可以大大节省。优秀的官员可以被安排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办事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杨尚希的建议得到了隋文帝的认可,他按照杨尚希的提议撤销并归并了许多州郡。这一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还提高了地方的管理效率。
这就是“十羊九牧”成语背后的故事。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杨尚希和杨坚的故事以及中国古代的历史知识,请关注我们的频道——奇事网。让我们一同历史的长河,发掘更多精彩的故事!
上一篇:历史趣闻,秦始皇兵马俑为何都没有戴头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