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为什么非要征伐曹魏,而不是向西向南打占
蜀汉立足于三分天下的格局后,其发展的重心始终聚焦在向北征伐曹魏的方向上。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蜀汉为何执着于向北发展,而不是拓宽国土,再与曹魏一决雌雄呢?
这样的疑问并非无的放矢。对于东吴来说,除了与蜀汉和曹魏接壤外,其余方向皆是茫茫大海,航海技术尚不足以支撑其向海外拓展。而蜀汉则不同,除了与东吴和曹魏相邻,其西面和南面皆是陆地,且有人烟居住。那么,为何蜀汉不向这些方向扩张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着深入的理解。
向北发展是蜀汉发动战争的核心借口。蜀汉政权作为一个外来政权,在巴蜀地区的稳固并非仅仅依靠武力。其立国之本,一是皇家后代的正统身份,二是光复汉室的重任。刘备对外宣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这种皇家血脉的延续对他立足蜀地至关重要。而“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更是他发动战争的不懈动力。
向北发展契合了蜀汉统治者的政治愿景。他们心中的政治蓝图是“逐鹿中原”,这是所有志在天下的诸侯们的共同目标。只有占据中原地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天下。蜀汉统治者们虽不会公开谈论这一愿景,但他们的实际行动无不体现出对中原的渴望。他们发动战争的理由,如维护周王室、推翻暴秦、平定天下等,都与这一愿景紧密相连。
向东、向南、向西发展对蜀汉来说并非明智之举。向东发展缺乏合理的借口,且即使理由充分,也可能费力不讨好。向南发展则面临少数民族的反抗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向西则是高原地区,对于蜀汉来说,占领那些土地并无太大实际意义,且劳师远征并非明智之举。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蜀汉只能选择一直往北发展。其政治目标、军事策略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都决定了这一选择。蜀汉的决策者们做出了明智的决策,将精力集中在向北发展上,以期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伟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