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公之礼令人脸红心跳的“周

灵异事件 2025-03-30 05:01www.178767.com灵异事件

“周公之礼”是汉语中对于夫妻同房、发生性关系的一种委婉说法,带有戏谑的意味。这一说法的起源与西周初年的风俗和周公制定的礼仪有关。

相传西周初年,世风浇薄,婚俗混乱。为了整饬民风,辅佐天子执政的周公亲自制礼教民。他将婚礼分为七个环节,合称“婚义七礼”。其中,“敦伦”一节是指导新婚夫妇依礼行事的关键环节。周公的妻子在演示这一环节时拒绝了,使得周公灵感顿生。他借用儿子伯禽摆弄的葫芦瓢作为比喻,讲解夫妻之间的关系。葫芦瓢重新合为一体象征着夫妻之间的和谐,从此新婚夫妇均遵循“七礼”行事。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民间,葫芦瓢也成为婚礼上的重要道具。

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公制定的婚仪逐渐废弛。孔子重修礼典时,认为时过境迁,可以省去“敦伦”一节,于是产生了“六礼”。尽管如此,民间仍然照旧在婚礼中使用葫芦瓢。孔子顺应民意,将其收入礼书,称为“合卺”,作为夫妇共牢而食后以酒漱口的器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人认为它是喝“同心酒”的器具。

结合初民婚配的发展史实来考察这类民间传说,似乎不无道理。考古发现,如半坡和马家窑类型的文化遗存中,都有模拟葫芦整体和纵剖面的陶制器物,被认为是人类原始的交媾符号。在风俗实践中,葫芦也经常扮演男女结合象征物的角色。例如,在男女新婚之夜,婆婆会赠送葫芦形状的“礼馔”,上面既有暗示女性的莲花,又有表示男性的突起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只是民间传说,没有正史记载。奇事网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犯原创版权请告知,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更多关于“什么是周公之礼”的内容,请关注奇事网频道获取。

上一篇:普京听战报乌军突入俄领土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