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仁义天下皆知,但他的英雄之路并非坦途。即便有过屠城和晚年的昏庸,甚至逼死儿子和亲近之人,他仍被世人赞誉为仁德之君。他的名声如此响亮,甚至吸引了众多人前来投靠,如袁绍的四世三公地位显赫,居然出城二百里来迎接刘备。
令人惊讶的是,刘备的亲信之中,竟也出现了背叛。刘备的小舅子糜芳,本与刘备有深厚的亲属关系,在刘备初起之时,其哥哥糜竺资助了刘备大笔财富,并嫁妹于刘备。糜芳本应是刘备最信赖的人,但在关键的襄樊之战时,他却背叛了刘备,投降了孙权。这一举动让刘备陷入了困境,退无可退。
孟达和刘封也曾是刘备的得力助手,但在关键时刻,他们同样选择了背叛。孟达本是刘璋的人,投降刘备后受到重用,但在关羽危难之时,他却选择了拒绝救援。关羽战败后,孟达更是直接投降了魏国。刘封作为养子,虽因身份特殊有时受到排挤,但在关键时刻的背叛无疑也让刘备心痛。
黄权的遭遇则让人同情。他在刘备伐吴时提出忠告,但被派去镇守江北以防魏军。当刘备败退时,黄权被吴军阻隔,无法返回,只得投降魏国。
这三个叛将中,黄权的投降最为无奈,他身处绝境,为了保全士兵的性命,不得不做出此选择。而糜芳和孟达的投降则让人大跌眼镜,尤其是糜芳,作为刘备的至亲将领,他的背叛无疑是最为无耻的。
回首这些叛将的背叛之路,不禁让人思考忠诚与利益的纠葛。在生死关头,人们会如何选择?是坚守忠诚还是追求生存?这三位叛将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他们的故事也让我们认识到,即使在充满仁义的环境中,背叛仍然可能发生。这或许是人性的复杂性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