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设置“校事 残忍手段堪比明朝特务机构

灵异事件 2025-04-15 13:10www.178767.com灵异事件

三国时期,曹操作为魏国的奠基人,设立了类似于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校事”。曹操性情多疑,为了了解群臣和百姓的忠诚度,广泛布下探子,刺探隐秘。这一做法与他的诡诈、残忍以及善于权谋的性格特点相吻合。

大明王朝虽然特务机构众多,社会黑暗,但特务制度的起源并不应全部归功于明太祖朱元璋。实际上,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就已设立了类似的特务机构。读过《三国志》的人都会发现,曹操的“校事”与明朝的东、西厂在功能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三国志》记载,曹操在建安元年拜司空,三年回到许昌并初置军师祭酒,此后又设立了特殊的官员“校事”。这些校事的头目如卢洪、赵达等人,他们的权力滥用和残忍行为在古籍中虽着墨不多,但从当时军中流传的谚语可见其恶名昭彰。这与大明王朝官员和百姓对魏忠贤、刘瑾等人的恐惧心理相似,足以说明曹操的“特务”手段之狠辣。

曹操时期的高柔,作为法曹椽,曾对“校事”破坏朝政与体制提出批评并建议整治。曹操对此坦然接受,并认为即使是贤人君子也未必能做到像校事那样事无大小皆能侦悉。这表明,这些校事是在曹操默许下行事的,但曹操并未将他们视为贤人君子,这也是曹操对待“特务”的态度与大明王朝统治者宠信特务的区别。

史书记载,校事在数年间刺探并秘密抓捕的案件达万计。高柔等人始终要求核对案件虚实,以恢复公正。从这些记载看,曹魏的“特务”构陷的“冤假错案”并不比明朝东、西厂和锦衣卫诬陷的案件少。到了曹魏第四代曹芳接位时,校事的权力甚至不亚于明代的东、西厂。他们上察宫庙,下摄众司,直至司马氏专权后才被撤销。

上一篇:北京无底价拍卖会的真相与,值得了解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