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为何只信任李鸿章一人真相盘点
曾公面对决策之时,对李鸿章的忠告翘首以盼。那李鸿章的一句“决不可入川”,如同石破天惊,引发曾公的困惑与好奇。他私下询问其意涵何在,李鸿章娓娓道出他的见解。
他首先指出,当前的局势如同烛火摇曳,回光返照之际,苏南、皖中两地是主要战场。若在安徽击败李秀成,太平天国的势力必将大挫。恩师此时却计划前往遥远的四川,无异于舍近求远,将消灭太平天国的千秋伟业拱手让人。此计绝非上策。
接着,李鸿章阐述了四川地势的险要,指出四川是一块易守难攻的宝地。即使石达开勇猛无比,其部队若进攻四川,无异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难以掀起大浪。只要四川各地严防死守,石达开必然难逃失败的命运。李鸿章的这番话让曾公茅塞顿开,欢喜不已。他意识到与其赴川冒险,不如在安徽一举定乾坤,建立盖世之功。每每想到这些,曾公都会对李鸿章的见识深感佩服。
朝廷的命令让曾公面临困境。他疑惑地问李鸿章:“我们该如何应对入川的命令?”李鸿章毫不犹豫地回答:“拖。”他向曾公详细解释了拖延的策略,提出可以用湘军入川后安徽兵力空虚、太平军可能反击的理由,向朝廷阐述利害关系;还可以提出四川守军足以抵御石达开的进攻等理由。只要做出入川的姿态,估计走到半途,朝廷自然会收回成命。
历史的发展正如李鸿章所预料。湘军上路后不久,曾公收到了延缓入川、共同进攻安徽的朝廷命令。而石达开的遭遇也验证了李鸿章的预见。入川后的石达开处处受阻,最终在大渡河兵败被俘,在成都英勇就义。这位转战大半中国、被誉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的石达开,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年仅32岁。
自此以后,曾国藩对李鸿章寄予了无限的期望。而李鸿章那辉煌的一生也由此拉开序幕。他的聪明才智和对局势的深刻理解,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值得深思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