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大司马、大都督官职哪个更大?哪个更
在古代中国,皇权的统治之下,行政、军事、财政等各项权力虽然集中于皇帝一身,但为更有效地管理国家,皇权往往会将部分权力下放给臣子。在军事领域,大将军、大司马、大都督等职位便应运而生,他们作为军事权力的代表,各自有着独特的职责和地位。
首先来谈谈大将军。大将军被视为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其地位显赫,早在西汉之前就有上将军的称呼。到了西汉时期,大将军成为正式的官职,其权力甚至超过丞相。在三国时期,著名的大将军如关羽、张飞等,都是蜀汉的重要武将。到了明清时期,大将军再次成为军队的实际领导人。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大将军的职位是因战事而临时设立,战后就撤销。
再来说说大司马。大司马这一职位的渊源比大将军更为久远,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但在秦汉时期,官方并未设立大司马一职,而是设有太尉。到了汉武帝时期,太尉被改为大司马,成为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的加官,更多的是一种尊崇的称号。三国时期,一些著名将领如夏侯惇、曹仁等都曾任职大司马,通常由大将军升迁而来。
大都督这一职位也十分重要。大都督是“都督中外诸军事”的简称,理论上其地位超过大将军和大司马,是一种非常设的加官。大家熟悉的东吴四位将领周瑜、、、陆逊,虽然被人常称为大都督,但实际上只有陆逊真正担任过此职位。像吴国的孙峻、蜀国的诸葛亮以及魏国的司马懿等权臣,才是真正的大都督,拥有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实际权力。
大将军、大司马、大都督都是理论上的武装部队总司令,名分上几乎不分上下。但真正论及军权的含金量,大都督最高,其次是将军和大司马。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将军是常设岗位,而后两者的设立则视具体情况而定。这些军事领导人的存在,不仅体现了皇权对军事管理的重视,也展现了古代中国丰富的军事制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