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嵇康命运为何如此悲惨

奇闻异事 2023-11-19 19:58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嵇康是文人的一个情结,他的风骨成为文人推崇的精神,他的为人成为后世贤者效法的榜样。他性格外露,愤世嫉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面对屠刀,神情自若,抚琴而歌,使从容赴死成为一种境界。

一、广陵音绝,浩气长存

公元262年的一个夏日,在都城洛阳的东市刑场上,嵇康悠然地席地而坐,刽子手持刀肃穆侧立,监斩官则在不远处的凉棚下于桌后端坐。刑场周围,是把守的兵士,再远一点,则黑压压的围聚着三千太学生和众多的民众。天上无风,也无鸟叫蝉鸣;刑场上无声,大家呆呆侍立。天地间一片静寂。嵇康抬头看了看天,离行刑的时间还早,说“与其大家陪我干耗时间,不如我来弹一曲吧,拿琴来。”监斩官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于是,一张古雅的七弦琴被搬了过来。


这是嵇康的琴,是他卖了田产购得的一把古琴,是曾陪他度过了无数岁月的知音。嵇康接过琴来,凝视良久,想起伯牙子期的故事,这琴也终要离我而去了,再弹一曲吧。放在膝间,调和琴弦,弹奏起自己平生最喜欢的《广陵散》。

嵇康左手微扬,右手徘徊,清越的琴音,顿时刺空而起。时而迅疾,如黄河波涛,汹涌向前,千言万语、多少愤懑与不平,化做滚滚杀气,冲向云霄;时而舒缓,如春日田园,平和秀丽,人生儿多无奈,尽随雨打风吹去。守场的兵丁,被悠扬的琴音吸引,三千太学生,更是闻声而泣涕。曲终之后,余韵久久不散。嵇康抬起头来,对人世已再无留恋与牵挂,只是想到自己得之于高人传授的《广陵散》将要失传,不由得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唉,可惜啊,《广陵散》从今天开始,就要绝迹人间了。”

生命的,嵇康发出了具有美学意义的悠悠一叹,不是对生命的留恋,也不是为了自己未竟的什么事业,更不是为了自己的家室与子女,只是为了一首曲子,为了后人不能再听到这么好的曲子。这种境界,这种气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嵇康被捕入狱后,京师的三千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求释放嵇康,让嵇康来做他们的老师。还有众多的士子把陪他一起坐牢当作是件很荣耀的事,争相入狱相伴,表示不放嵇康他们就不出狱。但这些行为,却都救不了嵇康。

嵇康的被杀,表面原因是卷入了吕安的不孝一案,为朋友仗义的说了几句好话。再加上钟会适时的在司马昭那里敲了敲边鼓,而深层原因却是他对司马氏政权的不合作态度。司马氏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避免大家非议朝政,提倡以名教治天下,孝道为先,嵇康却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认为一切都应该不要违背自然的本性,反对当权者把人们言行限制在儒家各种繁琐礼节中的行为;司马氏要代魏自立,大肆吹捧商汤周武(因为商汤讨伐夏桀建立了商朝,周武王推翻商封建立了周朝),嵇康却“非汤武而薄周孔”,反对司马氏谋篡曹魏大权。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不言我直陈,这也就决定了嵇康的悲剧命运。

二、不媚权贵,自在洒脱

嵇康,人长得很漂亮。《晋书》记载说,他身高一米八八,潇潇洒洒,风度翩翩,而且,不管穿什么衣服,不管打扮与不打扮,都是那么的卓尔不群,那么的引人关注。嵇康的朋友山涛形容他清醒时站如松、坐如钟,喝醉后更像玉山将倒一样美,仪表堂堂,气质非凡。

嵇康的诗文书法琴艺也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是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学者,又是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自然就更惹别人倾慕了。所以一些权贵也会为了附庸风雅来与跟他套近乎,他虽不像阮籍那样对喜欢的人青眼相加、不喜欢的人白眼相对,却也是决不肯半点曲意逢迎的。

嵇康早年,曾当过曹魏政权的中散大夫,本人也娶了曹操的孙女为妻。但后来,随着司马氏夺权野心的日益明显,朝中争斗厉害,不少人纷纷隐居,他也辞官不做,到山阳(河南修武)隐居起来,以打铁为业。他的打铁又很有特色,有生意上门,钱是不收的,如果带了酒菜,却很高兴地在一起享用,明摆着就是为了和朝廷不合作。名书法家钟繇之子钟会是当时有名的公子,才能出众,积极上进,很得司马昭的赏识,一直也想结交名士嵇康。这天,钟会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众多随从,派头十足、神气活现的来了。嵇康正在院子里大树下挥汗如雨的打铁,对钟会视而不见,旁若无人地只管挥锤锻打。钟会不知是出于对嵇康的尊敬还是觉得自己已经是个人物,进了门也没有任何表示。当时谁也不说第一句话,场面很有趣但也很尴尬。钟会耐着性子等了一个时辰,仍不见嵇康答理,忍不住了,就转身想悄然离去。这时嵇康开口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反应倒也不慢,接口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言罢,头也不回地上马而去。不仅这一问一答成了文坛名句,更使钟会记恨终生。后来在嵇康被捕后他上书司马昭“嵇康这个人,上不拿皇帝当回事,下也不把王侯放在眼里,平日里只是恃才傲物,留着没用,只能添乱,杀了倒可以教训一下那些不肯与我们合作的人。”把嵇康朝断头台上轻轻的推了这么一下。所以后来人们就了宁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


嵇康不媚权贵的另一件漂亮事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山巨源就是山涛,“竹林七贤”之一,也是嵇康的好朋友。当别人都不出来做官时,他先到司马氏朝中做官,所以嵇康对他一直都是有情绪的。当他从吏部郎的位置上转为散骑常侍时,推荐嵇康来代他当支部郎,希望嵇康放弃与司马氏对抗的立场。应该说,这也本是一片好意,可嵇康却断然拒绝,还大张旗鼓的写了一封信公开发表,宣布与之绝交,表示自己决不屈节妥协。

嵇康在信中说你提议我替代你的职务,由此知道你根本就不了解我,你想让我入朝当官简直就是要把我推到沟里去逼疯,如果没有深仇大恨是不会这么做的。可是,我与你也没有什么深仇啊。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在自我表白的,嵇康还狠狠的借机刺了一通那些当权者,斥责了那些依附司马氏的人们毫无操守、投机多变的奴性。这封绝交书是一篇与当权者决裂的宣言,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司马昭看了后也是很生气,却顾忌嵇康的影响力,只好暂时不动声色。

三、寻一份人格独立

嵇康生活在魏晋之际,是典型的乱世。从曹魏正始元年(240年)开始,到264年司马炎废掉曹奂建立晋朝的二十多年间,司马氏集团与曹氏集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司马氏得胜,曹氏集团中人几乎被杀绝。嵇康由于名重当世,又是曹操的孙女婿,自然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在司马氏政治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强后,他决心以不合作主义,弃官归隐,逃入山林,与志趣相投的朋友相与邀游,过着一种优游林下的名士生活。上山采药,下水摸鱼,冬天以长发盖脸,夏天编草为衣裳,“浊酒一杯、弹琴一曲”,三五同好,相互唱和,虽然清苦了些,却也是自由自在。

他不愿意在司马昭手下做官,说了几条不愿做官的理由我喜欢睡懒觉,做官以后公务繁忙,懒觉睡不成了;我喜欢独自弹琴漫步,或者打鸟钓鱼,做官以后吏卒随身,行动不自由了;做官天天得去衙门里端端正正地坐着,腿发麻也不能动,抓虱子也不方便;做官以后人情世故多,需要逢场作戏,到处应酬,我不喜欢这些俗套,随着做吧,违我的本心,不做吧,又难免招人怨恨,遭到中伤。,他还说自己思想上就不喜欢那些“圣人”,观点怪异,为主流社会所不容,这就没办法去与人合作。与其大家都难受,还是不要当官吧。


,这些看似理由的理由其实都不是真正的理由,治世而建功立业,乱世而隐,在嵇康身上,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他认为只有听凭本心而自然行事,不做违背本心的事,这个社会才是美好的。既然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政治环境中达不到这一点,人人都在那里不得不虚伪遮掩。也就只能是寻找自己的人格独立,避居林下了。

在那个乱世,在那个人人不能按着本心行事的环境中,一些人在现实的高压下,或终日胆战心惊、假装糊涂以保自身,或卖身投靠、把节义廉耻扔到了一边。只有嵇康是铮铮铁骨、决不屈就。这种强烈的个人意识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为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奇事网以上就是嵇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嵇康命运为何如此悲惨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