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结局 揭秘红楼梦中薛宝钗的悲惨命运
薛宝钗的结局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被誉为“群芳之冠”。她体态丰满,品格端方,才德兼备,性格大度,是金陵四大家族之薛家的掌上明珠。薛宝钗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
在薛宝钗的性格中,确实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王夫人说,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这—段文字不写她讨好王夫人,而且还显示出这个封建主义的信奉者是怎样的冷酷无情。“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写她掣得的酒令牙签上画着牡丹,上有午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薛宝钗被称做群芳之冠,但又说“无情”。“无情”,是指她是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实行者;“也动人”,却不过说她的貌美。丸说冷香,可能暗指她非热心人的意思。但“无情”和非热心并不等于奸险。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但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借衣金钏,也并非有意识让王夫人嫌弃林黛玉。她这样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自然也就表现了她的虚伪和自私。她的思想言行所表现出来的虚伪,主要是由于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她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她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俱备。
人有说薛宝钗是“大奸不奸,大盗不盗”,恐伯就是指的她对封建道德的忠实情奉和执行;因为这种道德本身就是虚伪的。她得到了贾府上下的放心,并被选择为宝玉的妻子,也主要是她这种性格和环境相适应的自然的结果,而不应当简单地看作是由于她或者薛姨妈的阴谋诡计的胜利。那种认为薛宝钗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争夺宝玉的看法,既不得合书中的描写,又缩小了这一人物的思想意义。事实上,她的性格特点并非奸险,并非事事时时处处都有心机,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样浑然不觉。那样如鱼得水。人们从她身上看到的虚伪正是封建道德虚伪的体现。
薛宝钗的有心机与凤姐的两面三刀是截然不同的。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还表现在她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比如,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还有一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也都给过种种帮助。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
薛宝钗恪守封建礼教,确实是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但她不是不敢表现爱情,而是“大智若愚”,她工于心计,知道如果表露了爱情就得不到贾母的欢心,也得不到宝玉。她处处讨贾母的欢心,在自己的生日宴上点贾母喜欢的戏,说贾母爱吃的菜,又刻意拉拢人心,所以她如愿嫁给了宝玉。如果她不这么做她就不能嫁给宝玉,但宝玉是叛逆的,是蔑视世俗的,她的做法只能拉长她和贾宝玉的距离,可以说,在宝黛钗的婚姻中,因为封建礼教,她成了胜者,但在宝黛钗的爱情中,因为封建礼教,她是牺牲品。。。由于宝玉出家,宝钗终生守寡
林森是谁?林森,民国时期国民党著名元老,连任12年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生前因其为官处世不喜张扬,做事低调,奉行“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的“三不”原则,在当年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高层内部独树一帜,因而也使他倍受冷落,但却在死后能够留得一片赞誉在人间,让后世深切怀念和推崇备至。
林森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十分偶然但也必然。1931年11月,国民党四大召开之际,以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等三派势力互相之间开始了激烈的权力角逐,胡汉民、汪精卫联合起来对付蒋介石,蒋介石“以退为进”宣布下野。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令各方面都能接受而又具有崇高威望的林森旋即被推选为民国政府代主席。当年12月28日,林森就正式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而且一干就是12年,直至1943年8月1日在重庆车祸遇难。
林森一生洁身自好,生活力奉简约。他早年与老家邻村郑氏女结婚,两年后郑氏因病故去,便发誓不再续娶,无亲生子女,没有什么家产,也无三妻四妾,更无国民党内有些权贵那样奢侈淫逸的作风,这在当时的官场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品质。
面对国民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林森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奋力苦撑危局。“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他主持召开国难会议,强烈抗议日本承认“伪满洲国”。“西安事变”发生时,他代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认为“张学良部队是爱国的”,并力主和平解决,积极努力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年初,他以国民政府主席名义对张学良接连下达赦免令和复权令,但因蒋介石拒不执行,使张学良长期被幽禁。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林森随即发出号召“全民奋起,全力抵抗”。10月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他随只身入蜀。当北平、南京相继成立伪政权,他便发表严正声明,明令通缉汉奸头目。1938年3月,他赴武汉主持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救国纲领》。7月召开国民参政会致词,手书“抗战必胜”来激励全国军民。12月汪精卫叛逃投敌,以国民党中央监察常委身份力主开除汪精卫党籍,并明令通缉。1941年12月9日以民国政府主席名义,向德、意、日三国宣战。此后致力于废除美、英等不平等条约。
林森在衣着饮食方面都很朴素,他经常身着黑色或蓝色大衣长袍,戴灰绒呢帽或黑色礼帽。一年四季,无论寒暑,都是一身布衣,只有厚薄之分,没有时常变化。在饮食方面,他也很简单,喜欢清淡素食,几乎烟酒不沾。尤其是在抗战时期,更是一切从简。据厨师诉苦说,每天只限买两角钱的肉。初到重庆,还可买得斤把,后来物价高涨,只能买得两个指头这么大的一块。你想,叫人怎样做菜呢?如果采购的人买回来的菜贵了,林森还要批评。在住宿方面,林森也很简单,他喜欢清静、自然。
林森喜欢轻车简从,习惯独来独往,除司机外,平时不喜随带侍从。有一次,林森出席一个重要的集会,他的座车路经一个路口,因未悬通行证,前座没有随从,汽车又这么老旧,警卫人员就予拦阻,不许前进。这时林公把手杖伸出车外,轻轻向警卫人员身上一点。警卫这才警觉到车里坐的是谁,离开敬礼放行。他还经常随意停下车来,自己一个人走下车与旁边的人闲谈;有时一个人走在街头,与市民聊天,或者在田间地头与农民拉话,了解民情民意,那些与他说过话的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个长须飘飘、衣着朴素的老人家就是国民政府主席。
林森不仅具有亲民的作风,而且在遵守法律法纪方面也没有以元首自居,以势压人,越权办事。相反,他却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由此使人们对林森逐渐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1943年8月1日,林森在重庆因车祸逝世,终年75岁。南京国民政府在重庆为林森举行了隆重国葬。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同日发出了唁电称“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新华日报》还专门为林森去世发表了致哀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