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黏膜脱垂怎么办

奇闻异事 2025-03-05 17:11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直肠黏膜内脱垂是一种直肠的特有现象,指的是直肠黏膜变得松弛、柔软,并垂入直肠腔内。这种情况并未导致黏膜脱出肛门外,在肛门视诊时是无法看到脱出的黏膜的。但通过肛门指诊,我们可以触摸到堆积在肠腔内的柔软黏膜,手指活动时会感受到一种类似握手的质感。再通过肛门镜检查,可以观察到直肠黏膜松弛并向下脱垂,肠腔被塞满,难以观察到其开口。

在临床上,直肠黏膜内脱垂并未被分类或分度,而是被纳入直肠脱垂的I度脱垂范围内。关于其成因,目前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直肠的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直肠黏膜内脱垂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

那么,直肠黏膜内脱垂和直肠脱垂是同一个原因吗?

实际上,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直肠脱垂是由于肛门直肠周围的支持组织存在先天性缺陷、发育不良或衰退,无法为直肠提供足够的支持,导致直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这种情况在小儿、老年人和体弱者中较为常见。

而直肠黏膜内脱垂则属于直肠本身的退行性改变,与直肠周围的支持组织没有直接关系。这种退行性病变使得直肠黏膜逐渐失去弹性,变得松弛、下垂。但松弛的黏膜并不会脱出肛门外,只是堵塞在肠腔内。直肠黏膜内脱垂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情况似乎比男性更为常见。这可能是由于女性肌肉力量相对较弱,特别是腹肌力量。女性直肠前壁与阴道后壁相邻,该部位相对薄弱。在排便时,粪便进入直肠后向前冲击此壁,长期下来可能导致直肠前壁劳损并松弛,从而引发直肠黏膜内脱垂。

虽然直肠黏膜内脱垂和直肠脱垂都涉及到直肠黏膜的位置变化,但它们的成因和表现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