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到不回来怎么办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积极变化,各行各业有序地恢复了生产和工作,人们也逐渐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节奏。许多人在尝试找回疫情前的良好睡眠时,却感到困难重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迅速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呢?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长春市民度过了一个特殊的超长假期。长时间的居家休息,让许多人的作息变得紊乱,晚上熬夜追剧、玩游戏,甚至将早餐时间推到了下午。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复工复产的钟声已经敲响,人们开始重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但很多人发现,想要找回曾经的优质睡眠并不容易。
对此,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疗区主任医师张宇朋表示,疫情期间人们的睡眠确实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居家休息,人们的入睡时间普遍变晚,起床时间也相应延长,虽然整体睡眠时间有所增加,但睡眠质量却有所下降,表现为睡眠变浅、梦境增多等现象。
医生指出,在疫情期间,许多人出现了黑白颠倒的情况,很晚才就寝,同时过度饮用咖啡、浓茶以及含酒精的饮品,这些都会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很多人出现了不能按时起床的情况,即便勉强起床,白天依然困意十足,工作状态不佳,工作效率低下。
那么,如何在新一轮的工作生活中改善睡眠质量呢?张宇朋医师给出了建议: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睡眠环境,注意控制温度和光线;在入睡之前要避免大量进食或过于饥饿,不要摄入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它们产生的蓝光会对睡眠节律造成影响。
医生还提示大家,可以通过重置生物钟、定时光照、适当运动等方式来调整睡眠昼夜节律。如果睡眠障碍问题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便得到更专业的治疗和建议。只要我们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很快就可以重新找回那些美好的夜晚,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