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王为什么会淹死
周昭王,姬姓,名瑕,是西周第四代国王,周康王之子。据《史记》记载,他被尊称为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则常称其为卲王或王卲。这一名称的使用与周文王、周武王在青铜器铭文中的称呼格式一致。关于他的死因,传统观点认为其溺水而亡。
姬瑕,生于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欲继承成康伟业,继续拓展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他亲自统帅大军南征荆楚,历经唐、厉、曾、夔等地,直至江汉地区,期间获得了丰富的财宝,并铸器铭功以纪念此次征战。南征的失败不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标志着楚国的崛起,使其足以与周王朝抗衡。
昭王十九年,他再次亲征楚国,却全军覆没,昭王本人也丧命于汉水之滨。关于他的死因,有一种说法是百姓为了教训那些烧杀的军队而精心设计的阴谋。他们在为昭王造船时,用树胶粘合木板,表面画上图案以掩盖真相。当周军乘坐这些船只渡河时,船只散开,导致昭王和他的军队溺水身亡。
昭王在位期间,由于养尊处优,缺乏贤能大臣的劝谏和辅佐,逐渐沉溺于享乐,不理朝政。他酷爱奇珍异兽,不少佞臣便投其所好,以此博取赏赐和升官。昭王自幼生长在王宫,对创业的艰辛和守业的责任一无所知,只见到父王在宫中坐享其成,便误以为天子之位轻而易举。他荒废朝政,导致周朝开始衰落,诸侯对其尊敬程度也大幅下降。
昭王南巡时,军队骚扰百姓,导致民众怨声载道。在汉水边,昭王遭遇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最终溺水身亡。他的护卫辛游靡历经艰辛,终于将昭王的尸体救回。昭王已经溺水而亡,腹中灌满了水,再也无法挽回。
辛游靡等人将昭王的尸体运回镐京后,向朝中大臣报告了南巡的经过。为了维护周王朝的颜面,他们对外宣称昭王是暴病而亡,并声称昭王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求丧葬从简。随后,太子继位,成为后来的周穆王。
以上就是关于周昭王淹死事件的详细叙述。更多历史趣事和奇闻异事,请关注我们的频道以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