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叶子有白点怎么办
韭菜灰霉病:识别与防治指南
韭菜灰霉病是韭菜生产中常见的真菌病害,典型的低温高湿病害,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腐烂,对韭菜的商品性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种类以葱鳞葡萄孢为主,适宜在冷凉条件下发生,保护地韭菜在冬春季发病较重。为了有效防治这一病害,了解其识别和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一、如何识别韭菜灰霉病?
韭菜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根据发病症状可分为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
1. 白点型:发病初期,叶片正反面出现白色或灰褐色小斑点,病斑初为梭型或椭圆形,后期合并导致半叶或全叶焦枯。潮湿时,病斑表面有稀疏的霉层。
2. 干尖型:多由割口处向下腐烂,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淡绿,有褐色轮纹,呈半圆形或“V”字形向下延伸,表面有灰绿色毛状霉层。
3. 湿腐型:在湿度高的环境下出现,叶片逐渐腐烂,呈深棕色,表面密布灰绿色绒毛状霉层,并伴随霉味。
二、韭菜灰霉病如何防治?
1. 预防为主: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特别是在发病初期使用药剂防控。生物农药如多抗霉素、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均可用于防治韭菜灰霉病。其中,多抗霉素的防治效果较好,适宜在早期预防时使用。
2. 化学防治:登记于韭菜灰霉病的农药包括腐霉利和嘧霉胺。由于腐霉利使用时间长、次数多,防效有所下降,建议轮换使用嘧霉胺或两者交替使用。咯菌腈、百菌清、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氟酰胺等未登记农药也可用于化学防治。使用药剂喷雾时,加入农药助剂如浸透和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可提高防效。
3. 田间管理:注意调控棚室内温湿度,降湿保温为主。合理水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或腐熟农家肥。雨雪天气及时排除大棚外的积水。
特别提醒:保护地韭菜用药后要注意通风降湿,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要注意轮换用药,确保蔬菜农残不超标。
关注【云众地】,了解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我们致力于科普种植技术,解决农民种植难题,为您的种植事业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