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为什么搞不过巴育英拉大米案是怎么回事
被誉为泰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英拉作为泰国首位女总统,她的传奇故事令人瞩目。这位华裔女子的身世背景独特,出生在泰国清迈,祖籍中国广东省。她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与巴育的较量中落败,这背后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同探寻。
英拉的仕途之路可谓波折重重。她以出色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背景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执政不久便遭遇了大米渎职案的挑战。英拉为了兑现承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大米,但由于对数量估计失误,导致农民手中的大米数量过多,甚至国家也蒙受了一定的损失。
巴育看到英拉政策失误的机会,于是在2015年果断发动政变,推翻了英拉的统治。英拉黯然下台,而巴育则成为新的总统。面对泰国总检察长的刑事控诉,英拉的处境愈发艰难。
那么,为何英拉最终未能战胜巴育呢?这主要是因为军权在泰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尽管英拉统治,但在军人起义面前,她的力量显得捉襟见肘。纵观泰国历史上的政变,情况亦是如此。而巴育不同,他一直是实干家,经历过战场的考验,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相比之下,英拉虽然拥有强大的个人魅力和背景,但在实干家面前,似乎还是缺少了一些决断和魄力。
英拉的大米案是这场政治斗争的。在2011年当选为泰国总理后,为了赢得民众支持,她推出了大米收购计划。以每吨450美元的高价从稻农手中收购稻米,这一价格比全球市场价格高出50%。这一政策并未如英拉预期的那样提高农民收入,反而因为全球大米市场的供求平衡和价格机制,导致泰国大米失去竞争力,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个重大决策的失败给英拉的政治生涯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她的政策失误被巴育利用,最终导致了她的下台。而今天英拉的狼狈局面,无疑是一个令人叹息的悲剧。
英拉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和挫折。她的失败并非仅仅是因为个人的失误,更是因为军权在政治斗争中的巨大影响力。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英拉的传奇故事都将永载泰国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