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中暑怎么办
初夏时节的水产养殖挑战与应对策略——聚焦加州鲈鱼健康
随着6月的到来,芒种与夏至双节气交织,全国迎来了初夏的气息。气温如火箭般飙升,频繁的降水给正处于生产旺季的水产养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娇嫩的加州鲈鱼,更易在这一时节患上多种水生动物疾病。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说,池塘管理工作的加强刻不容缓,以减少养殖损失。
一、病鱼检测摘要
本期检测报告显示,加州鲈鱼幼苗主要表现为黑身、烂身等症状,而成鱼则因“中暑”而损耗惨重。
二、深入解析病害与防控建议
2.1 加州鲈苗烂身病
主要症状为体表出现溃烂,背鳍、尾鳍等基部充血甚至腐烂。经解剖,可见肝脏出现白斑、脾肿大等,这是虹彩病毒与柱状黄杆菌混合感染所致。治疗思路为水体杀菌与内服增强体质并行。特别提醒,此病症与水质不良、管理不善密切相关,治疗过程中需重视水质处理,避免过度用药,尤其是抗生素,同时防止强应激操作。
2.2 加州鲈朝苗烂嘴烂尾病
病鱼嘴部、尾部出现腐烂,病灶处常粘附较多有机物。解剖可见肝萎缩、胃肠空,此病由强应激引起体表脱黏或损伤后继发感染柱状黄杆菌所致。尤其在分筛或过塘后发病率极高。预防措施包括消除应激源或减轻应激,同时水体杀菌、内服抑菌。
2.3 令人惊心的加州鲈成鱼“中暑”
此病症发病急、死亡率高,给养殖户带来极大损失。发病的池塘一般水深不超过2米,水质虽好但增氧机使用不足。病鱼体色偏白,偶见体表点状出血,镜检无虫,解剖无明显异常。综合分析,这很可能是产后体质虚弱与高温应激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措施包括:增加水体氧气含量,减小水体上下层温差;适当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增强体质,提高抗应激能力。
文章来源于“加州鲈鱼前沿”公众号,更多有关水产养殖与加州鲈鱼健康的信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加州鲈鱼前沿”,让我们一起守护每一个鱼塘的健康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