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八桂,大地飞歌的背后故事
一、创作理念与形式革新
舞台设计,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在大地飞歌的舞台,广西的青山绿水不再是背景,而是成为舞台的一部分。想象一下,当舞台置于广袤的山水间,伴着晨曦与晚霞,仿佛诗中的美景与音乐的旋律共同跳动。《上春山·春歌》《满庭芳·茶歌》等六个主题音乐微短剧,像珍珠般串联起诗词、山水和民族文化的璀璨画卷。在这之中,《满庭芳·茶歌》的金龟瀑布和《云水谣·渔歌》的漓江场景,都是对视觉与意境极致追求的体现。
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碰撞。这个节目的魅力在于它的创新性。它不仅仅是在传统舞台上演绎现代音乐,而是采用了独特的“棚拍+实景+AI影像合成”技术。这种前沿的视觉体验手法让古老与现代交融,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历史场景的复现、电音与古筝的完美融合,这种大胆的尝试既保留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二、创作历程的挑战与突破
自然与时间的双重考验。在雨季拍摄节目,无疑是对导演组和整个团队的巨大挑战。连绵的阴雨和潮湿的环境可能会让拍摄进度受阻,然而正是在这种极端条件下,他们巧妙利用雨雾营造了一种别样的意境。在漓江的雨中孤舟上演奏古琴,仿佛带我们进入了一幅东方的水墨画卷。在短短一个月的创作周期里,他们奔波于阳朔、大明山、南宁邕江等地,与时间赛跑,最终将创意化为现实。
三、文化传承与跨界表达
民歌的跨界演绎新篇章。歌曲不再是单调的歌唱和演奏,而是跨界合作的结晶。《大地飞歌》邀请了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常思思与B站国风UP主墨韵联手合作,以花腔美声与古筝演奏的完美融合呈现这首经典歌曲。这种跨界合作无疑让传统民歌实现了破圈传播,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节目以广西本地艺术家为主,结合少数民族歌舞、戏剧等元素,展现了一个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盛宴。
四、历史渊源与时代意义
历史与现代的文化传承。《大地飞歌》不仅仅是一首歌或是一个节目,它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这首歌曲诞生于首届广西民歌节,歌词中的“踏平山路唱山歌”灵感源于真实的采风经历。这背后传递的是积极乐观的民族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大地飞歌》更是承载了文化使命,通过民歌和山水展现出广西的文化自信和发展活力。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解放思想、开放发展”嘱托的回应。从山水舞台到AI技术革新,从民歌传承到跨界创新,《大地飞歌》不仅是对传统的致敬和传承,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