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巨蜥安家适应如何 生存状况引人关注
上海动物园的科摩多巨蜥:“小莫”与“大龙”的成长之旅
上海动物园在2021年引进了两条亚成体科摩多巨蜥——“小莫”(雌性)和“大龙”(雄性)。经过多年的精心照料和生活环境优化,这两条巨蜥已经完美适应了上海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寻他们的成长之旅吧。
一、适应生活的新篇章
自从“小莫”和“大龙”来到上海动物园以来,它们的体重都有了显著的增长。在饲养团队的精心照料下,它们已经从初来乍到的稚嫩状态逐渐成长为健康的个体。“小莫”的体重从初来的5kg增长到现在的13kg,“大龙”则从7kg增长到了19kg。饲养团队通过精心调整饮食结构,以鸡胸肉、牛肉、小白鼠为主,确保了它们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二、新展区的打造与升级
为了让这两条巨蜥更好地适应上海的生活,动物园还特意为它们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展区。这个面积达50㎡的展区,模拟了热带自然生境,拥有多样化的地形,包括岩石假山、树木栖架、草地、沙地等。还有一个直径为3m的水池,供它们游泳和攀爬。地面采用了泥炭土、红土及白沙的混合铺设,满足了它们挖掘的天性。还增设了喷淋系统,模拟自然降雨,提升环境湿度。
三、温控与光照的精细化管理
为了让“小莫”和“大龙”在上海的冬季过得更加舒适,动物园在冬季会通过3组暖风机维持28~30℃的室温。而在夏季,则利用可开启的天窗引入自然光,再配合加热灯和UVB灯,模拟昼夜节律,促进它们的钙吸收和骨骼健康。
四、安全保障与行为观察
为了确保“小莫”和“大龙”的安全,动物园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展区被分为活动区与饲养操作区,确保在清洁或投喂时人与动物能够分离,避免攻击风险。新环境的打造也刺激了巨蜥的探索行为,它们频繁地攀爬岩石、挖掘沙土,显示出极高的活跃度,这也符合它们在野外的习性。
五、物种保护的背后意义
科摩多巨蜥因气候变暖与栖息地破坏,野外数量日益减少。IUCN在2021年将其保护级别从“易危”提升为“濒危”。上海动物园的繁育与展示项目不仅为公众提供了宝贵的科普教育机会,也为这一物种的异地保护积累了重要经验。
“小莫”与“大龙”在上海动物园的生活状况良好,体重增长、行为活跃。新展区的生态化设计有效满足了它们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饲养团队将持续监测它们的生长状态,优化管理方案,助力这一濒危物种的长期生存。让我们一同期待它们在未来的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