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垂肿了怎么办
俗话说,“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随着气温的起伏变化,病毒和细菌也在快速地繁殖和传播,导致春天成为各种流行性疾病的高发期。其中,流行性腮腺炎就是其中之一。近期,南昌市个别小学出现了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为此,南昌市疾控中心向学校和家长们发出了防范提醒。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流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症以腮腺肿大为特征,同时可能伴随着其他唾液腺的非化脓性肿大和疼痛。根据最新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数高达两万余例,且有上升趋势,尤其易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之间。
疾控中心的专家指出,流行性腮腺炎虽然是一种常见病,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一旦发现孩子有双侧或一侧耳垂下肿大、疼痛、发热、咽痛等症状,应及时督促其去医院就诊。大多数患者可以在大约两周内恢复健康。在恢复期间,孩子需要隔离治疗,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安排饮食、多饮水、适度晒太阳、保持空气流通等。生活用品等要采取暴晒等方式进行消毒。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等。在流行季节,避免去人群集中的场所,并避免接触腮腺炎患儿。一旦发现接触患者,应检疫21天,密切观察有无症状出现。适龄儿童应及时接种疫苗,这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国家和江西省均建议对易感人群采用“腮腺炎苗”或“麻腮风三联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危场所。在流行期间,这些机构需要加强晨检,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并落实好属地疾控部门提出的防控措施建议,以防止疫情的发生及蔓延。
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及时发现并治疗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共同抵御流行性腮腺炎的侵袭。编辑/袁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