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了性强烈怎么办
随着网络的普及,未成年人与网络的接触日益频繁,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侵害未成年人的温床。针对这一问题,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未保办等五部门联手开展“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的保护。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针对未成年人性侵害问题提出建议,修改刑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禁止对未成年人进行性引诱,并将性引诱未成年人设为独立罪名,严厉打击。佟丽华的建议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所谓性引诱,是指成年人以性活动为目的,针对未成年人建立联系的言行。施害者利用互联网虚拟空间,观察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通过语言哄骗、赠送礼物等手段培养感情,逐渐诱导未成年人接触性主题内容。这一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待或性剥削,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性观念的养成也会受到负面影响,有些未成年人甚至走上歧途。
施害人大多在网上作案,施害手法隐蔽,且在网络环境中,性引诱未成年人的难度和成本较低,成功率较高。防范和打击性引诱未成年人行为具有现实紧迫性。此次五部门联合开展的专项行动,将性引诱未成年人列为重点整治对象,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应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提炼治理经验,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性引诱未成年人的概念和行为特征,列出与未成年人网络交流的禁止情形。还要强化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网络保护责任,严防针对未成年人的性骚扰、性引诱行为。
建立“法律拒止机制”将为整治性引诱未成年人行为提供更强的法律支撑,提升社会各界对防治性引诱行为的重视程度,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的氛围。这一机制的建立,不仅对相关部门和家庭监护人本身是一种提示和督促,还能让更多人认识到性引诱行为的危害性。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侵害的行动中,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