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了怎么办
曾经有一位母亲在社交群组中分享她的困扰。她的孩子近期情绪波动较大,不分场合地哭闹,让她倍感压力。每当听到孩子的哭声,她的耐心便逐渐消磨,情绪也易于烦躁。当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大声哭闹时,这位母亲往往会严厉呵斥,希望孩子能够立刻停止。
面对孩子的情绪爆发,许多父母都感到手足无措。有的父母选择以强硬的态度制止,有的则选择哄骗或忽视孩子的情绪。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实际上是一种需要技巧和智慧的艺术。
让我们看看一些常见的父母应对方式及其潜在影响:
1. 某些父母会选择以暴制暴的方式,用严惩、恐吓或威胁来压制孩子的情绪。这种方式不仅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还可能引发孩子的自我破坏行为或被动攻击行为。
2. 有些父母会用贿赂、哄骗的方式来平息孩子的情绪,这实际上是在成为孩子情绪的奴隶。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学会利用情绪进行勒索,而不是学会如何应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3. 不允许孩子哭泣也是一种常见的误区。实际上,哭泣是孩子情绪发泄的一种途径。禁止孩子哭泣可能导致孩子内心变得害怕和胆小,不知道如何面对挫折。更糟糕的是,孩子可能会在其他地方寻找情绪宣泄的途径,如欺负他人或搞破坏等。
给孩子情绪的标签、空洞的说教、回力球效应以及阻断或归咎他人等应对方式,都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情绪。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高特曼的追踪调查,那些父母扮演情绪教练的孩子更能够处理自己的情绪,拥有较高的挫折忍受度,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也更出色。提高孩子的情绪能力已成为现代父母的必修课。
当孩子闹情绪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培养情绪能力越早开始越好,而且需要注重方法和技巧。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情绪,允许他们发泄自己的情感。我们也需要学会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外界环境或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建立健康的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