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奸臣秦桧的亲信何铸为何位列五大贤臣
何铸,绍兴年间初任殿中侍御史,多次上奏谈论时政,主张为官要光明正大,赏罚分明,取信于内外。当时朝廷商议将温州的宫殿神像迁移到湖州,沿途需要大量迎接和奉祀的活动,势必给地方带来骚扰。何铸上书劝阻,担忧浙东旱荒再加上这次迁移会引来民怨。他的奏疏发挥了作用,迁移神像的事情就此停止。
绍兴十一年,何铸任御史中丞,此时秦桧陷害岳飞并将他入狱,命何铸主持审讯。尽管何铸本是秦桧的亲信,但他在审讯过程中发现了岳飞的冤情。
杭州的岳王庙闻名天下,而汤阴的岳飞庙虽然名气稍逊,但其内部丰富的历史内涵同样引人入胜。庙内的三十多尊彩色塑像将游客带入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何铸的塑像也位列其中,与其他四位贤臣一同被尊崇。
何铸,字伯寿,余杭人,政和五年进士出身,后入京任职,逐步晋升至御史中丞,成为南宋重要大臣。当皇帝赵构和奸相秦桧要除掉异己分子岳飞时,何铸被委以审问重任,可见其受信任程度。
在审讯过程中,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以及身上的累累伤痕,让他意识到了岳飞的冤枉。尽管最初他可能是受秦桧的指示而弹劾岳飞,但看到这一切后,他彻底悔悟,决定为岳飞辩护。
何铸将岳飞的冤情告知秦桧,引起了秦桧的不满。何铸不顾“上意”,坚持认为在强敌未灭之际,不能无故杀一大将,这于国家不利。他的辩词逻辑严密,使得秦桧哑口无言。何铸的此举使他失去了赵构和秦桧的宠信,几乎被流放岭南,因赵构的反对才得以谪居徽州。
尽管何铸是余杭人,与汤阴县并无直接关联,但他因为辩明岳飞的冤情而受到了汤阴人民的尊崇,进入了汤阴的五贤祠。他的大义行为也感动了其他审问官,如周三畏,他们在明确岳飞的冤情后选择挂冠出走,隐居深山。何铸的孝友廉俭以及他的辩才和勇气为人称道。我们对何铸的看法应该更全面和深入。
这一历史事件展示了何铸从秦桧的亲信转变为贤臣的过程,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正义感。更多关于何铸的故事,请关注频道,让我们一同探寻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