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拍下”艾滋病毒“内应”三维照

奇闻异事 2025-03-19 18:50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马拉维若以其独特的机制,通过与CCR5结合,成功将其锁定在非活性状态,构筑起一道抵御HIV侵染人体细胞的防线。这一科学发现,源自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一项重要成果,于9月13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在线发表。

该研究的背后团队由吴蓓丽研究员等人组成,他们成功解析了艾滋病毒(HIV)共受体CCR5的三维结构。这一突破性的研究,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艾滋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也为抗艾滋病新药的研发开辟了新的道路。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一位病毒学家和一位生物物理学家,借助一种特殊的显微镜,亲眼目睹了几十个分子在活的细胞表面聚集,最终形成可怕的艾滋病病毒的过程。这是人类首次目睹艾滋病病毒的产生过程,令人震撼。

此前一天,《科学》杂志在上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此成果表示了高度的评价和荣幸的认可。美国科学促进会称,该研究为研发更好的HIV治疗方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见解。

面对如此重大的成果,作为唯一的通讯作者,年仅34岁的女科学家吴蓓丽依然保持着以往的平静。CCR5,这种人类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质,是艾滋病毒攻击人类免疫系统的两个主要入口之一。当艾滋病毒与CCR5结合后,就能与其下方的细胞膜融合,最终进入细胞。另一种共受体CXCR4虽然只被少数种类的艾滋病毒所利用,但同样在病毒入侵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早在1996年,科学家就发现如果没有CCR5和CXCR4的协助,HIV就很难成功入侵人体。而且,HIV更倾向于通过CCR5这条途径入侵。一些研究甚至表明,约10%的欧洲人体内缺少CCR5,使他们几乎不会感染HIV。

令科学家苦恼的是,CCR5和CXCR4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解析其结构极为困难。长时间以来,科学家一直无法获得这两个蛋白的高分辨率结构图,这也阻碍了针对性药物的研发。

吴蓓丽研究员表示:“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可用于精确药物设计的CCR5受体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这一研究的成功推进,无疑为抗击艾滋病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未来的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上一篇:寻仙手游隐藏任务如何发现与完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