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古装美男去哪了?

奇闻异事 2025-04-24 01:22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一、资本浪潮下的流量导向

资本的力量在娱乐产业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为了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大量的资源被投入到古偶剧这一赛道。数据显示,古偶剧的投资回报率高达300%,横店影视城里,高达68%的剧组都在制作古偶题材的影视作品。这种短视的策略,使得演员的选择标准逐渐从“演技+颜值”转变为“流量+颜值”。一些原本以演技著称的演员,如张晚意、邓为等,在转向古偶剧之后,表演逐渐变得模式化,甚至出现了所谓的“面瘫演技”,迷之微笑、眼神空洞等问题屡见不鲜。即便是一些流量明星,如范丞丞,因为有着庞大的粉丝基础和资源支持,即便演技有明显短板,也能在古装剧中继续获得角色。

二、短剧市场的高颜值演员分流

随着短剧市场的兴起,部分具备古装优势的演员开始转向这一赛道。他们通过在短剧中的表现,快速获得了关注和认可。比如黄宥天在《墨雨云间》客串后,便成功转战短剧领域。王宇威则专攻古装权谋短剧,通过精湛的演技和颜值优势,在短剧领域迅速崭露头角。蓝博则在1分钟短剧中展现了他的少年感,吸引了大批粉丝。相较于长剧对演技的严苛要求,短剧更侧重视觉冲击力,形成了“颜值即正义”的生存法则。

三、行业人才断层严重

中年演员面临着转型的困境,如冯绍峰状态下滑引发的争议便是明证。新生代演员的培养也严重不足,导致人才流失问题愈发严重。一些古装男神如徐正溪选择退圈,杨俊毅转行武术教育,加剧了行业的困境。选秀出身的爱豆批量转型演员,但由于缺乏专业训练,难以驾驭古装剧的仪态和表演要求,导致“古装丑男”频现。

四、审美标准与制作环境的变化

古装剧对演员的骨相、仪态要求极高,需要经受无刘海造型的考验。当前制作方为了压缩成本,常常选用“氛围帅哥”而非骨相优越者。这种变化导致了审美标准的降级,例如魏哲鸣在《披荆斩棘的大小姐》中的造型翻车,便是典型的案例。

这种现象是资本、市场、行业培养体系多方作用的结果。为了扭转局面,我们需要平衡商业利益与艺术追求,重建演员选拔机制。我们应该以演技为本,颜值作为加持,共同推动古装剧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真正符合观众审美需求的优秀作品,让古装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