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竟被唐朝用3000雇佣军灭过一次
在公元647年,大唐使者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踏上前往印度的征途。在中天竺,他们遭遇了一场政变。新任国王阿罗顺那听闻大唐使者到来,竟暗中调遣二千兵将设下埋伏。王玄策的随从在激战中多数丧生,玄策自身也被擒获。但玄策并未放弃,他设法逃脱,策马北上,越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奔向尼泊尔王国。
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国王进行了一场紧张的谈判。他以迎娶吐蕃国王的名义,成功借得七千骑兵。玄策愤怒之余,又召集了临近的唐军各部及藩属国,集结万余兵马,自任总管,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天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也派出了一千二百人助战玄策。
在北天竺的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一场激战便击溃了数万象军。天竺王震惊之下,坚守不出。玄策决心复仇,施展唐军的各种攻城技巧,历经一月余的猛攻,终于破城。玄策一路追击,斩杀天竺兵将无数。阿罗顺那逃回中天竺。
乘胜追击的王玄策攻入中天竺,决心彻底消灭天竺。天竺军在唐军的攻击下溃不成军。阿罗顺那投奔东天竺,寻求援助,并重新集结兵力准备反击。玄策与师仁利用天竺人不通兵法之弱点,设下伏兵之计,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阿罗顺那。其余的天竺军队纷纷投降。
随着中天竺的灭亡,东天竺的援兵惊恐万分,向唐军献上大量战利品以示臣服。王玄策班师回朝,将阿罗顺那押送长安。唐太宗大喜过望,下诏封赏玄策为散朝大夫。
显庆三年(658年),王玄策再次出使印度。此次行程主要是参拜各大寺庙,展现大唐的谦让之礼。回国后,他并未受到特别的提拔和任命。虽然他在对唐无意征伐的国家中建立了赫赫战功,但他的事迹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晚年时,他写下了回忆录《中天竺行记》,但并未受到世人的重视,后来失传了。他的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一颗流星般短暂而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