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喜欢打板子 板子的杀伤力又是什么样
古代打板子:一种深入灵魂的惩罚方式
在古代电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高官老爷对犯事的人大喝一声,然后拉下去重打多少大板。这引发了许多观众的好奇:打屁股真的能起惩罚作用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风趣网小编的脚步,探索古代打板子的真实面目。
在古代,打板子被称为“仗刑”,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刑罚,绝非简单的打屁股。这种板子重量非同小可,最小号的也有二十斤,大号的更是重达五十多斤。大多数犯人在挨了20板子后就会昏厥,能挨够40板子还能活着的,更是凤毛麟角。
明朝权臣沈思孝曾因为触犯朝廷要员而遭受仗刑。由于他在受刑时右腿叠放左脚上,导致右臀伤势严重,左臀伤势较轻。回家后,医生从他的臀部割出了不少烂肉,让人不寒而栗。这个例子的真实性和惨烈程度,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板子的杀伤力。
板子不仅针对平民百姓,连皇族贵室也难免遭受其罚。比如金太宗完颜胜,就因为违反国库规定,被臣子们从龙椅上拖下来重打20大板。即使打完板子后,他依旧要坐回龙椅处理国事,这就是所谓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那么,古代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使用打板子作为惩罚呢?仗刑打在臀部,不易致命,相对其他刑罚较为轻缓。板子的力度和次数可以根据罪行轻重自由裁量,既能达到惩罚的目的,又不会过度致残。打板子还能对犯人进行人格上的侮辱,让其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到惩罚。这也是选择打板子作为惩罚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打板子,可以挫掉犯人的锐气,让其服帖地接受管理改造。对于不听管教的犯人,更是要好好打几板子,以儆效尤。
古代打板子是一种深入灵魂的惩罚方式。它既能让人肉痛皮开,又能达到惩罚和威慑的目的。无论是皇族贵室还是平民百姓,都难免遭受其罚。作为古代刑罚的一种,打板子承载着古代社会的法制精神和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