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客居长安十年为什么始终无作为?

世界之最 2025-04-22 23:46www.178767.com世界之最大全

在历史的长河中,朝代更迭,英雄人物如繁星般闪耀,而他们背后的故事更是令人感慨万分。今天,我们将跟随风趣网的小编,一同探寻那段困守长安的历程。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玄宗皇帝下诏天下,邀请所有才艺出众的人才赴长安应试。那时,杜甫也满怀热血地参加了考试。一场由权相策划的“野无遗贤”的闹剧上演,使得所有参加考试的人才全部落选。面对这样的挫折,杜甫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得不转而寻求权贵之门,尝试投赠干谒等各种途径,然而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无果而终。

就这样,杜甫在长安客居了十年。他奔走四方,献赋于朝廷,然而却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生活贫困潦倒。这段时间,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失望与挫折,最终落得了“举不中第,困长安”的境遇。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月,玄宗皇帝将举行盛大的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典礼。杜甫在这关键时刻,预献了三篇《大礼赋》,以其卓越的才华赢得了玄宗的赏识。于是,他被命在集贤院待制,获得了“参列选序”的资格,等待官职的分配。由于主试者仍是李林甫,杜甫最终未能获得正式的官职。

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杜甫终于被授予一个官职——河西尉。他不愿为了这个小官而折腰屈膝。于是,朝廷又将他改任右卫率府兵军。这是一个低阶官职,看似无用,却令杜甫年已四十四的他,为了生计而接受。在这年十一月,杜甫前往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省亲,刚刚进家门便听到哭泣声,原来他的小儿子已经饿死了。这段经历以及他在长安十年的感受与沿途的见闻,都被他写成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首诗充满了杜甫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代的批判,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卓越才华。他的经历虽然坎坷,但他的诗歌却如璀璨的明珠般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远被人们传颂。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