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读后感700字
捧读艾青的诗集,仿佛置身于一片炙热的土地上,感受到那从纸页间涌出的北方原野的深情厚意。这位以血泪铸诗的诗人,用四十年代的焦黑土地作为画纸,用漫漫长夜里的火把作为画笔,谱写出令人心弦震颤的诗篇。他的文字,如同凝结的血与火,叩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门,让人无法忘怀。
艾青的诗,宛如土地裂变的回声,震撼人心。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那一诗中,"饥馑的大地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诗人以皴裂的冻土象征整个民族的苦难。那些穿透雪原的枯黄野草,那些在冰雪围困中依然挺立的生命,为苦难之中孕育出坚韧的根系。艾青的笔触,总是带着泥土的粗犷与生命的热力,在疼痛中孕育着新生的力量。
在那些被铁蹄践踏的岁月里,艾青的诗却像黎明的信使,带来希望的曙光。在《火把》中,青年们举起燃烧的松枝,撕破黑暗的帷幕。诗人并非单纯的悲观主义者,他在《向太阳》里以近乎暴烈的抒情宣告光明的不可阻挡。这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执念,使得他的诗篇如火焰般跳动,充满永恒的生命力。
八十年的时光流转,艾青的诗仍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原野上生根发芽。当我们凝视《鱼化石》中的“绝对的静止,沉淀着千年的运动”,仿佛看见每一个被时代洪流冲刷个体的命运。而《光的赞歌》中“每一个窗子里都亮着灯光”的意象,则让我们对平凡生命充满深情敬意。在这个物质丰盈却精神喧嚣的时代,艾青以诗歌的温度,为我们焐热现实的冰冷,唤醒内心的感动与激情。
合上诗集,窗外的梧桐正在早春的风中轻舞抽芽。艾青用诗歌在历史冻土上犁出的沟壑,如今已开满明艳的野花。他的诗行,关于土地、人民与光明的赞歌,已成为民族集体记忆中的精神火种,在我们的血脉里永远燃烧,激励着我们前行。艾青的诗,不仅是对时代的见证,更是对生命的颂歌,永远激荡在我们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