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真的存在吗?商汤灭夏是传说还是史实?
约前21世纪至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实行世袭制的朝代——夏朝。夏朝的文物中,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占据了一定的数量,其年代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由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了近四千年的世袭传统。夏朝的疆域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北部,北至河北南部。地理中心位于今天的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一般认为,夏朝经历了十四代,十七位统治者。在位时被称为“后”,去世后则称为“帝”。其中,大禹因治水有功,被立为继承人。他收九洲,金铸九鼎,以彰显其功绩和威信。禹之子启承袭父位,开启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夏朝。
大约在前17世纪,奴隶制社会在禹在位时期大致形成。从禹传位给启,再到启传位给太康,历经多位君主,夏朝延续了约471年,最终被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夏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尖锐,国王孔甲沉溺于鬼神明道中,荒淫无度。到了夏桀在位时期,政治腐败透顶。他一面建造寝宫、瑶台享乐,耗尽民脂民膏;另一面则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四方,导致民众怨恨,诸侯纷纷叛离。
商朝则是在黄河下游兴起,大致位于今天的河南、山东一带。商族的始祖是契的后裔,建都于毫(今山东曹县南)。商王汤励精图治,对内宽治百姓、轻赋薄敛;对外广行仁义,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国家。面对夏桀的恐慌与威胁,商汤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情报并最终集结大军攻灭夏朝。在公元前约17世纪中期左右的大决战中一举灭掉了夏朝并建立了新的王朝——商朝。此后商朝仍然频繁迁徙都城直至最终稳定下来。整个灭夏过程充满了战争、挑战以及推翻暴政的振奋精神,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