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元宵节风俗习惯】湖北元宵节习俗

天下奇闻 2023-11-22 11:47www.178767.com天下奇闻趣事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在湖北过元宵节的时候,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以下是要常来奇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北元宵节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湖北元宵节习俗

  又是一年元宵时。按传统,在这天,人们要吃汤圆、点彩灯、走百病、迎紫姑。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的高潮,过了这天,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正式开始,所以元宵节全民欢庆,祈福祈财,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正月十五闹元宵”成为普遍习俗。

  不过,由于各地文化不同,人们过元宵的风俗各异。在湖北,楚文化、秦巴文化、土家文化、中原文化,百花齐放。所以荆楚各地,过元宵节均发展出独特的风俗习惯。下面,就让记者带你去了解在湖北可体验到的N种元宵习俗。

  江汉平原(楚文化)关帝庙会 请“七姐” 偷青

  代表地区荆州、孝感、黄石

  荆州人敬仰、崇拜关公,已成延续千年的习俗。荆州元宵节当天,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届时,荆州人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闹腾得红红火火。而耍龙的小伙子们都要先到关帝庙内拜拜关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龙。,元宵节也是荆州人的“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

  孝感是民间故事《天仙配》发源地,孝感老百姓认为在正月能请到“七姐”下凡(董永故事中的七仙女)将预兆一年吉祥如意。元宵当天,孝感乡村少女在年长妇女的带领下,悬灯焚香,轻击铜磬,反复吟唱一首古老的歌谣。另有人在大堂中放张大木桌,桌旁有两少女相对端只竹筛,筛面向下,筛边绑一根筷子,筷子立在盛有白米的餐盘中,当反复吟唱歌谣完毕时,少女便会问自己今后的婚嫁会不会好,其他人则或问年成,或问财运。孝感云梦县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

  在,偷盗行为历来为百姓所不齿。但在黄石阳新,元宵节“偷者”光明正大,而“被偷者”无动于衷,民间谓之“偷青”。当晚,小孩子早早吃完饭,准备好袋子,等待月亮升起,然后去“偷”别人家的菜,而且当地还有俗话说“偷来葱,吃了就聪明;偷来蒜,就是算术快”。

  鄂西北(秦巴文化)宫廷灯会 送瘟神

  元宵节由来

  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传说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奇事网以上就是【湖北元宵节风俗习惯】湖北元宵节习俗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