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误食最毒蘑菇
一家误食最毒蘑菇
春夏季节蘑菇生长旺盛,也是蘑菇中毒高发期。6月7日深夜,湖南省人民医院紧急收治的一个蘑菇中毒的三口之家,经专家判定,三人误食的竟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之一——灰花纹鹅膏菌。
6月4日晚饭时,家住湖南长沙县的刘德兴老人的儿子从亲戚家后山摘了不少蘑菇回家,洗净后加上猪肉炖了一碗汤,老人和儿子、儿媳三人分别吃下。次日凌晨,三人陆续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症状,被送往当地医院急救。在当地医院打了两天吊针后,因病情加重,三人于6月7日晚被转入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室。
“以前吃过几次都没有问题。”据刘德兴回忆,当时除了平时吃的那种蘑菇外,还夹杂了十几颗“灰白色、杆子粗一些、带蒂的”蘑菇,这些蘑菇在清洗时会有一层黑色黏膜,很难抠下来。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研究室教授陈作红在查看了患者手机里的蘑菇照片后表示,他们误食的灰白色小蘑菇叫灰花纹鹅膏菌,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之一,其所含毒素对人体的致死量为每公斤体重0。1毫克。“也就是说,一个长约八九厘米的蘑菇所含毒素就足以使一个体重为75公斤的成年人死亡。”
陈作红说,灰花纹鹅膏菌在湖南主要生长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高温潮湿季节的石栎、刺栲等阔叶林中,其形态特点是既有菌环又有菌托,菌盖表面大部分具有鳞片、疣状物和粉状物。
“三人都出现肝、肾功能受损,其中那名年轻男性吃得最多,病情也最重。”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韩小彤介绍,转入急诊重症病房后,医生对三人给予了大剂量灵芝和护肝、护肾、保护细胞膜等治疗,必要时还将进行血液灌流以帮助毒素代谢出体外。
蘑菇鲜美但不要乱吃夏季是食物中毒高发期,目前贵州已进入梅雨季节。6月7日,记者从“预防夏秋季食物中毒新闻通气会暨2016年食品安全宣传周部署会”上了解到,贵州省将于6月13日—6月27日举行“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5年发生155起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死亡54人
据介绍,夏秋季是食物中毒高发期,野生毒蘑菇中毒、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已经成为贵州食物中毒的主要类型。
近几年,贵州省疾控中心对部分地区野生蘑菇调研及一些毒覃食物中毒现场处置中发现,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鹅膏菌、白毒鹅膏黄色变种、拟灰花纹鹅膏菌、 淡红鹅膏菌、拟淡红鹅膏菌、亚稀褶黑菇、秋盔袍伞……这些剧毒蘑菇广泛分布,而且在外观上与人们常吃的鸡菌、白蘑菇等食用菇非常相像,即便是专家也难仅凭 肉眼区分,更何况普通老百姓,仅以是否有虫蛀或花纹判断毒性,以“与大蒜、银器一起煮食是否变色”进行鉴别,是很不科学的,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误食几率高。
根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全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50起,发病3462人,死亡92人,病死率2。66%。其中,野生毒蘑菇中毒155起,中毒681人,死亡54人;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48起,中毒530人,死亡8人;细菌性食物中毒28起,中毒770人,死亡1人。
目前,贵州省毒蘑菇资料记载60多种,分布于深山和树林,中毒者多发生在农村家庭。
由于毒蘑菇毒素非常复杂,中毒后所表现的临床分型有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发病潜伏期短则数分钟,长则数小时或数天。
很多中毒者因为“骗人”的症状付出生命代价。通常在进食毒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后24至48小时出现,此时中毒者原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或仅感轻微乏力、不思饮食等,让患者误以为病情已经好转,实际上脏器损害仍然继续,有的患者会提出中断治疗。1至2天后,肝损害型常伴有的假愈期露出狰狞面貌,中毒者出现严重脏器损害甚至死亡。
为严防发生中毒事件,贵州省食安办要求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对辖区内各宾馆、餐饮店、学校食堂、农贸市场、乡镇集市等场所展开综合检查。疑似野生毒蘑菇、毒野菜一律不得销售、烹饪、食用,鉴别有毒的蘑菇和野菜,一律收缴销毁。
,对农户自采售卖野生毒蘑菇行为进行劝阻,并取缔自发形成的“路边市场”、路边摊点。
,省食安办提醒市民,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进食野生蘑菇。
如何防控野生毒蕈(毒蘑菇)、有毒类植物性食物中毒
对于野生毒蕈(毒蘑菇)性食物中毒,,不要采摘、购买、进食不认识的野生蘑菇。进食野生菌数分钟到72小时内,如果感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或其他不适,并立即用简易方法排除毒物如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咽部帮助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及时到医院救治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进食野生菌及其种类。
对于有毒类植物性食物中毒,不要采摘、购买、进食不认识的野菜及野果等。饮用药酒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要将外用的药酒内服。马铃薯应低温贮藏,避免阳光照射,防止生芽。不吃生芽变质的马铃薯。一旦误食此类有毒植物引起中毒后应立即催吐、洗胃、导泻等对症治疗,并及时到医院救治。
,据贵州省疾控中心卫监所主任医师食物中毒现场科黄卫红教授介绍,发生在食物中毒案例中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较为常见,多见于细菌和真菌等病原菌。对于微生物污染最有力的防范措施就是控制污染源。低温保存和高温消毒是很好的方法。选择新鲜食品、高温(70度奇事网以上)灭菌、尽快吃掉加工后的熟食等措施可以管住食物入口前的关口。
生活小tips
·购买的卤肉、烤鸡、豆制品等冷荤、熟肉制品等应尽快食用不宜过久保留,食用前必须加热熟透。凉菜中加入醋、大蒜等,除调味外,还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杀菌作用。
·夏季的鱼虾类海产品及海虾产品受副溶血性弧菌、嗜水气单胞菌污染,要彻底加热后食用。
·只有高度新鲜的生鱼片才能保证安全。一般超市、餐馆中的生鱼片,少吃为妙。
·食用冰箱中取出的肉、蛋、豆制品等食物时,要彻底加热后食用。
·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冰箱内生、熟食品不要混放;烹饪时,食品容器以及厨房用工具一定要做到生熟封开,不要让未经加工的食物触碰到直接入口的食品或器皿,造成交叉污染。
·家中存放一段时间的腌腊鱼肉制品、酱卤肉制品,花生、大米、玉米等,一旦发现长霉,不能食用。在低温、干燥、通风环境中保藏食品,可减少霉菌污染。
·有些人对待发霉食物时,去除菌落霉斑后继续食用,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蛋壳上往往会粘有禽类排泄物,这些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沙门氏菌。最好不要在碗边磕鸡蛋,这样做会让微生物污染到碗。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厕后洗手消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