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二十四扫房子”,有什么讲究?什么来历?
扫屋除尘,是中国民间迎接新年的传统习俗之一,流传已久。在农历的年末,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大扫除,将旧年的晦气、穷运一并扫出门去,寄托了民众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俗语有云:“二十四,扫尘日”,意味着家家户户都会在这天打扫环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疏浚沟渠。这一习俗不仅仅是为了迎接新年,更是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除了扫尘的传统风俗外,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据一传说,民间认为神明上天后,家中只留下一些小神看顾秩序,于是便有在这一天搬移物件或清扫时不必担心冒犯神明的说法。古人将这一天定为可以大扫除的日子。而关于扫尘日的正确日期,有说法是农历的二十三日。
另一则传说讲述了邪神与玉帝之间的故事。邪神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导致玉帝误解人间充满罪恶和肮脏。一次,邪神密报人间欲谋反天庭,玉帝大怒,决定查明真相。这时,灶神发现邪神的阴谋并告知人们如何化解灾难的方法——从腊月二十三日至除夕期间进行大扫除。人们按照灶神的指示打扫屋内外、庭院四周,迎接新年的到来。当王灵官来到人间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团圆欢乐,无法找到标记劣迹的记号,于是将人间祥和的情况禀告玉帝。玉帝得知真相后,惩罚了邪神并保护了人间免受灾难。从此,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神、除夕夜迎灶神期间扫尘除埃的习俗便逐渐流传开来。
扫尘的民俗历史悠久,《吕氏春秋》中已有记载。扫尘不仅有清洁的意义,还蕴含了人们破旧立新、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景。这一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价值观,至今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宋、明等时期的相关文献中,也有对扫尘习俗的记载和描述。这一传统风俗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顾铁卿的《清嘉录》中生动描绘了清代的拜年习俗。在这段日子里,男女老少会依次向家长拜年,随后主人会带领晚辈去拜访邻里的亲戚好友,这就是所谓的“拜年”。即便那些一年中很少来往的人家,此时也会互相拜访,互致问候。这一传统习俗也被称作“除尘”、“除残”、“掸尘”或“打埃尘”。
农历二十日左右,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悦中。在祀灶前后至除夕期间,大扫除是必不可少的活动。这一天,家中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墙角、床下、屋梁以及屋柱等地方长久积存的尘埃,都要用扫帚彻底清除。就连箱柜上的金属把手,也要擦拭得焕然一新。这些传统习俗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徐崧和张大纯的《百城烟水·苏州》中,也提到了在二十七日扫屋尘的习俗,称之为“除残”。而在顾禄的《清嘉录·十二月·打埃尘》里则指出,腊月将残时,人们会选择历本宜扫舍宇的日子,去除庭院屋宇的尘埃。这一天可以是二十三日、二十四日或二十七日,俗称“打埃尘”。蔡云的《吴歈》诗中则描述了人们欢天喜地地收拾屋尘的情景,称之为“除残”。
《岁时琐事》中提到,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人们会打扫房屋,无论做什么都不忌历本,许多人会选择在这一天嫁娶,称之为“乱丝日”。《月令精钞》中也有记载,二十四日是“无忌日”。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关于“三尸神”,他们是道教中称会在人体内作祟的神明。据《太上三尸中经》所述,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彭倨、彭质和彭矫,分别居住在人的头、腹和足部。还有一个习俗是在庚申之夜通宵不眠,因为每逢庚申这天,三尸神会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而通宵不眠则可以避免这一点,这个习俗被人们称为“守庚申”。
世界奇闻
- 传奇私服:游戏玩法与体验如何
- 萧煌奇的妻子原唱是不是一个盲人他有什么背
- 卡斯柏浪漫情歌Sweet_Love安崎诠释音乐韵味
- 佳能 苏州 有限公司
- 凉生持续火热,于朦胧演绎引发热议,剧情话题
- 虎牙星秀今夜你有戏首战告捷 15位主播脱颖
- 七夕情人节浪漫之旅 歌手申菲带你去看海
- 如何安全地寻找今晚的娱乐伙伴
- 月事妹其实就是王予柔
- 新疆移动公司:如何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
- 国士李凤起:他的故事与成就,你了解多少
- 天文学家首次在克隆版的海王星中找到水蒸气
- 特殊行星系统拥有三颗超级地球 距离地球21光年
- 庐山景区旅游投诉(庐山旅游咨询热线)
- 腹壁整形手术前后对比腹部抽脂多少钱
- 旅游鞋配什么衣服(旅游鞋配什么衣服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