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教仪式叫作“科仪”,或者叫“做道场

天下奇闻 2025-03-05 00:13www.178767.com天下奇闻趣事

在古老的道教传统中,“科仪”一词的诞生,早于我们熟知的斋醮仪式。这源于《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记载,它明确指出,修斋设醮的过程,必须遵循科仪的法式和程式。科仪之“仪”,即是仪式;其“科”,则代表法规和程式,引申为法式。道教将仪式称为科仪,意在强调这些仪式都遵循着固定的程式,不得随意而行。

自唐代起,“科仪”成为指称道教仪式的一种流行说法。比如,在唐薛逢的《社日游开元观》一诗中,就提到了“科仪”。到了宋代,科仪在道教中的地位更加显著。在吕元素的《道门定制》中,各类斋法都与科仪紧密相连。这些斋法,如太斋、九天斋、金箓斋等,都有各自配套的科仪。

斋醮,是道教中世人修奉的名称,而科仪则是斋醮中所进行的具体仪式的指称。换句话说,斋醮是科仪的总称,二者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道教仪式的完整体系。而道场,则是这些仪式的俗称。当我们说道士在做道场时,就是指他们正在举行道教仪式。

在道教文化中,道场一词有其特殊含义。它既可以指道教徒举行仪式的地方,也可以泛称仪式本身。比如在《太上洞渊神咒经》中,道场就被用来描述念经行咒的场所。而在金元以后,民众更多以道场来指称道教的仪式。这一用法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的“设建七日道场”的描述。

至此,我们终于揭示了道教仪式被称作“科仪”或“做道场”的缘由。若想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和奇闻异事,请关注我们的频道,更多精彩内容等您来探索!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