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痛怎么办

天下奇闻 2025-03-05 11:10www.178767.com天下奇闻趣事

解读神秘的“九痛”与脾胃的奥秘

自古以来,“九痛”这一名词在中医领域流传已久,其含义深邃,引人深思。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要方·心腹痛》中详细阐述了九种心痛之说,这九种心痛实则指的是胃脘之痛。

这“九痛”按病因来分,包括气痛、血痛、痰痛、火痛、冷痛、虚痛、注痛、虫痛、食痛。每一种疼痛都有其独特的病因和症状表现,它们或者是实证,或者是虚证。

实证的疼痛包括气痛、血痛、痰痛、火痛、注痛、食痛。这些疼痛主要是由于邪气内停,阻滞脉道,导致气血不畅。例如,气痛中脉沉涩,反映出邪气内停,阳气被遏;血痛则是由于血瘀胃络,脉络阻滞所引起。

虚证的疼痛包括冷痛、虚痛和虫痛。这些疼痛主要是由于体虚或脾阳不足,导致胃失温养。例如,冷痛可能是由风寒入侵或脾阳不足所致,表现为疼痛绵绵不休,手足冷。

针对这九种疼痛,治疗时需根据具体症状对症下药。对于冷痛和虫痛等偏寒的疼痛,需温补脾胃之阳,常用附子理中汤进行加减。对于虚痛,运用归脾汤加减或当归肉桂建中汤等补虚之剂,起到温中补气,缓急止痛的功效。而对于注痛和食痛,则应用平胃散加减,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气痛则由气滞引起,临床上常用的四七汤能温中解郁。除了虚痛,其他诸痛实际都是虚实夹杂,甚至偏虚更多。治疗脾胃“九痛”,不仅要驱邪,更要注重脾阳的护养。

脾阳虚会导致机体不能驱除寒邪,反而致寒邪内生,不能输布水液,导致湿痰内生,不能温煦血行,则致血气滞塞。从根本入手护养脾阳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脾阳充盛,才能确保气血循行有序,病邪自去。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医注重整体调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独特之处。

上一篇:健身私教草了我好几次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