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年七月十八日,岳家军在郾城、临颍等地大败金兵,一路高歌猛进,兵临大宋故都开封城下。岳飞将军率领的军队士气高昂,仿佛胜利在望。在这关键的时刻,皇帝赵构接连发出十二道金牌急脚递,命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虽有抗金之志,但君命难违,只能叹息“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关于赵构为何如此急迫地命令岳飞班师,众说纷纭。有人猜测赵构是担心岳飞迎回徽宗、钦宗二帝会威胁到自己的帝位。实际上宋徽宗已在绍兴五年去世,只有宋钦宗赵桓仍被囚禁在五国城中。赵构南渡即位后,积极抗金,民心所向,亡国之君赵桓已无法对他构成威胁。
那么,赵构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呢?有一种说法是,赵构担心岳飞功高震主。考虑到当时南宋的局势和赵构的政治智慧,这种猜测似乎并不合理。赵构此举可能有着更深的苦衷。
原来,开封城破后,金兵将城中后妃、公主、宫女、官员妻女等掳回北方,其中就包括赵构的生母韦太后。韦太后等人在“浣衣院”中遭受凌辱,成为赵构心中的痛。绍兴七年,金国提出议和,归还黄河以南土地及韦太后等条件,赵构无法拒绝。
就在岳飞兵临开封城下时,秦桧代表金国以韦太后的安危为,威逼赵构退兵。赵构无奈,只得下令岳飞班师,这才有了连发十二道金牌的紧急召令。绍兴十二年五月,韦太后与宋徽宗梓宫终于归宋。秦桧因促成和议有功,得到赵构的信任和重用。
赵构的孝心令人感动,但冤杀岳飞却是他一生难以抹去的污点。如果面临同样的处境,我们又会如何选择呢?是坚持原则、不惧强敌,还是为了大局、妥协退让?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也是赵构留给我们的历史之问。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事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