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死后选择和谁合葬
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共同安息在陕西咸阳乾县北部6公里的梁山之上的乾陵之中。这座帝陵的筹建始于唐高宗李治去世后的弘道元年(公元683年),由武则天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工程。历经时光流转,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武则天自己也葬入了乾陵,完成了她与高宗的永恒相伴。
乾陵采用的是一种独特的建造方式——“因山为陵”,整个陵区的布局仿照了京师长安城的构造。除了主墓外,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这些墓葬中安息着其他的皇室成员和功臣。在乾陵的前方,两块石碑矗立,其中一块是高宗的墓碑,上面刻有武则天的题词;另一块则是武则天的无字墓碑,静默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关于乾陵的选址,背后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当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一处吉地作为帝陵。她遴选了两位名震天下的方士——星相家袁天罡和太史令李淳风,来寻找这块宝地。二人各自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同一处地方,那里的地形地貌完美体现了阴阳交合,天地配合的观念。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二者的完美结合孕育了这座陵墓。
乾陵还有一段关于无头石像的传奇故事。在朱雀门外的神道两侧的石像头部缺失,民间传言这些石像的头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还有一个有趣的历史巧合是,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两个名为乾陵的陵墓,一个在陕西乾县,另一个在辽宁北宁。两陵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皇帝长期患病不能上朝、皇后代理摄政等,这些巧合在历代帝陵中都十分罕见。
这座充满传奇和历史背景的陵墓,吸引了无数的目光和探寻。无论是关于选址的神奇传说,还是关于无头石像的民间传言,亦或是那些历史巧合,都使得乾陵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武则天死后选择和谁合葬的故事,请关注奇事网,让我们一同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