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过深怎么办
在深秋的凄风冷雨中,老朱的眉头紧锁,今年的涝灾给他的玉米收获和小麦播种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他无奈地看着满地的玉米,机器无法进入,只能人工掰玉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紧接着,他需要尽快将秸秆运出,散去土壤中的湿气,以便在寒露时节播种小麦。
面对我的疑问,老朱表示尽管小麦已经种上,但情况并不乐观。他说:“苗是出来了,可是叶子发黄,长得也弱。这样的苗,能高产吗?”我告诉他,叶片发黄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土壤问题、缺素、病虫害等。考虑到老朱的情况,我怀疑是因为土壤湿度过大导致的黄叶。
老朱解释他急于播种的原因:“玉米收获后,阴雨天多。我害怕耽误播种,就开始整地理墒了。”尽管早种总比晚种要好,但土壤湿度过大时直接整地播种可能会破坏土壤结构。土壤中的缝隙过大,会导致根系不扎实,出现黄叶。而且土壤湿度大、透气性差,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虽然能出苗,但苗会很弱,叶片发黄。严重时甚至需要重新播种。
那么面对土壤湿度大的问题,小麦是否只能推迟播种呢?其实并非如此。我建议等土壤散墒、墒情合适后再播种。不要急于强播强种,否则不利于高产。现在已过了霜降,小麦播种更应注重质量,适当增播。好的土壤质量有助于培育耐寒、耐低温的壮苗。
因为土壤过湿导致播种深,小麦出苗需要消耗大量自身养分。出苗后可能会出现苗黄苗弱的情况,而且根系生长弱、吸水吸肥能力差,对后期生长不利。对于已经播种的小麦,如果出现苗黄苗弱的情况,需要及时找对原因进行补救。对于土壤湿度大、根系生长弱的地块,应及时中耕松土以促进根系生长。对于那些还未播种的小麦,如果土壤黏重、湿度大,应该耐心等待合适的墒情,而不是急于播种。即便晚播,通过后期管理也能实现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