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如何应对苛刻书局写稿时故意不分段落不
鲁迅与书局间的文字游戏:标点符号的维权之路
摘自《安徽日报农村版》2016年4月29日报道,作者张雨,原题为《鲁迅为标点符号维权》。
在文字的海洋中,标点符号如同生命的呼吸,赋予文字生命与节奏。历史上的某些书局却并不重视这些小小的符号。尤其到了鲁迅这位文学巨匠面前,这些书局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较量”。据说,有一家书局在稿费计算上非常吝啬,他们严格按照实际字数支付稿费,完全忽视了标点符号的存在。于是,鲁迅便与他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玩笑。当他再次为这家书局撰写文章或翻译书籍时,他故意不加任何标点,也不划分段落,整个稿件就像一块密密麻麻的文字巨石。很快,这家书局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向鲁迅发出请求,希望他能适当划分章节和段落,并加上标点符号。从这时起,标点符号和空格都被纳入字数的计算范畴,和文字一起计算稿费。这场“较量”,不仅是鲁迅为了稿费权益的斗争,更是他对于标点符号重要性的有力证明。这一事件不仅给文学界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在读者中传为佳话。新中国成立以后,标点符号的引进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1951年中央人民统一规定全国标点符号的用法为14种。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随着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标点符号的种类也逐渐丰富起来。至今,我国的标点符号已经统一和完善起来。可以说,鲁迅先生的积极推动对于我国标点符号的统一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更是一位拥有前瞻性的维权者。他通过自己的方式维护了文字的整体结构和对标点应有的重视态度。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承载着他深厚的情感和思考,也彰显了他对文学的敬重和对读者的负责态度。让我们为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致敬,也让我们更加珍视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价值和意义。更多关于鲁迅的故事和趣闻轶事,请关注我们的频道——奇事网。